受访者供图
今天,中国管理科学领域唯一的全国性科学技术大奖“第七届管理科学奖”在北京颁布,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高解春团队的“中国公立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MDT)管理模式研究和推广应用实践”项目获实践类管理科学奖,成为本届唯一获此殊荣的医院管理项目。
以病人为中心,针对某种特定的疾病,以多学科团队为依托,制订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综合治疗方案,是国际上近十年来广泛应用的重要医学服务模式(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简称MDT。针对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缺乏对MDT管理模式的共识、缺少可复制推广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在实践方面举步维艰和发展参差不齐的状况,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教授领衔完成的“中国公立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MDT)管理模式”课题,从我国公立医院内在管理元素开始解构,勾勒出适用于我国公立医院的MDT管理制度和规范,支撑公立医院达到稳定高水平的疾病诊治水平。
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绝大多数是“以疾病为导向”的单学科设置,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患者就医经常是“挂了哪一科门诊,就按哪科方案治疗”,外科医生看了就开刀,内科医生看了就用药,放疗科医生看了就放射治疗……,如需多科协作,患者需要多次就诊周转于不同的医生、科室和专科。这样的就医模式,不仅无法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更会带来医疗资源被过度和无效利用。
显然,“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之间融合交叉并以一定形式组织起来的诊疗模式将是我国许多需要多学科协作治疗疾病的必由之路。经过5年的研究,高解春教授及项目团队把MDT这一基于肿瘤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提升到医院管理的路径和模式,创建了全国首个MDT管理模型:首次确立了MDT四大管理要素,开创性提出适用于我国公立医院的MDT组织管理模式,并兼顾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公立医院的特征,将研究成果实质性地嵌入到个体医院的日常医疗管理中。
5年来,研究成果已在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湖北、山东、河南、河北等24个市38家省级三甲综合性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得以应用实践,指导了130多个MDT门诊规范化开展,受益患者20000余人次,覆盖国际以及我国高发病率的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甲状腺癌、鼻咽癌,以及诊断治疗困难并且疾病负担较重的感染性疾病、终末性心脏病、白血病、血友病、罕见病等病种。
规范开展MDT,有利于提升重大疾病的诊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根据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相关统计,肺癌经MDT规范化治疗1年生存率95%,3年生存率85%;肝转移患者肝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43.2%;胶质母细胞瘤经MDT规范治疗后5年生存率约为17%,而文献报道美国的胶质母细胞瘤5年生存率平均约5%。MDT规范治疗在改善患者生存率以及生存质量方面有较为显著的疗效。
另外,根据项目开展的全国962位患者完成的调研显示,85%的MDT患者认为相较传统门诊,MDT门诊就医是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70%左右的受访患者愿意将MDT推荐给自己的亲友。
此项研究同时表明,MDT模式促进了不同专业医生跨学科的交流与相互学习,对临床医生提升综合能力极为有利。MDT模式其按“病”不按“科”的特点,进一步传承专科精细化发展的特点,又联合多学科对疾病进行“多对一”诊疗,同时在互联网技术的助力下,有助于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和诊疗方式的优化。
5年前,课题组负责人高解春教授曾对媒体说“现在,一个患者到医院偶尔得到MDT是幸运的;未来,应该做到一个患者应该得到MDT而没有得到MDT对他是不公平的!”。5年后,这一期许和期待在课题组及全国同行的努力下,已经逐步成为现实。MDT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实践,使得医院的医疗服务的供给更加公平同质,推动了公立医院加快转变医疗服务供给模式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