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浦东院区)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坐落于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浦东院区)迎来“一周岁生日”了!这一年,浦东院区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健康发展战略,着力推行疑难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及新技术落地见效,以临床研究为战略支点,积极开展肿瘤诊治新技术,在这篇新的沃土形成巨大溢出效应,赋能医院创建国家肿瘤医学中心。
新院区,新理念
“不做量的叠加,要做质的提升”
一年前浦东院区开业运营之时,医院院长郭小毛教授曾明确表示,浦东院区作为医院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不能走一味追求诊治数量的“老路”,而应该着力深化实体化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临床研究为工作重点,建立科创“高地”,做肿瘤诊治和临床研究的“领跑者”。
一年间,多学科门诊相继面向门诊患者开放。据统计,累计接诊患者940人次,约60%的患者均为疑难复杂病例,曾多次往返于多家医院或多位医生都能难以拿到明确治疗方案,而在这个由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及影像诊断科教授组成的多学科门诊,可以第一时间拿到明确方案,大大减少患者就医成本。
“患者现在来一次医院,挂一个多学科专家门诊号就能得到多位专家的集中讨论,对于一个肿瘤患者而言,哪怕是提早2~3天明确诊断结果或者给予权威治疗方案,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虞先濬说。
新技术,新赋能
“注重效率,更注重患者就医体验”
“作为一个新起点,浦东院区是肿瘤新技术发展的‘沃土’。”虞先濬表示,“在实体化运行多学科诊疗模式中,肿瘤医院浦东院区还引进了一系列精准、智能医疗设备,用新技术赋能精准医疗,进一步提升诊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这一年,达芬奇机器人“入驻”肿瘤医院浦东院区,为恶性肿瘤的精准治疗增添利器。目前已经有泌尿、胰腺、肝脏、头颈多个科室先后开展了100多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此外,一体化的CT/MR直线加速器及相应的计划系统在浦东院区搭建。实时影像让放疗医生精确直观的地关注患者体征各种的变化,判断是否更新处方或放疗计划;自动勾画以及自适应放疗计划技术,使在不移动患者的情况下进行快速的在线计划修改,真正做到每次放疗的计划和实施都精准到位,提高疗效同时降低健康组织的副作用。
此外,一些先进智能医疗设备也成为浦东院区的“网红打卡点”,比如在取药窗口边,一台长相神似“自动售卖机”的自助取药柜正在运行,患者就诊后只需拿出就诊卡轻轻一刷或扫描二维码,机器窗口便会自动“吐出”对应处方药品;在药物冲配区,4台全球领先的静脉用药机器人正实时运转,在药物溶解、抽吸、加药等系列环节,利用智能高精度天平、传感器、视觉识别系统等密切管控,在确保药物剂量精确、可追溯的同时,全方位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新战略,新展望
“打造一流平台,引领肿瘤实验研究前沿”
近一年,随着浦东院区的运行,肿瘤研究所浦东实验室,新增实验室面积约6500平方米,动物实验中心1800平方米。精准中心在浦东院区建成了高标准的1000平方米的标准二代测序实验室,组织了一支精干的专业队伍,目前有专职工作人员7名,2020年第三季度检测量达到600例/月;精准中心研发了乳腺癌、肠癌、胃癌、胰腺癌等13个检测产品,形成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系列化产品线。
浦东院区的临床工作已经硕果初现。院长郭小毛表示,在未来新征程,浦东院区将持续以高质量临床研究为抓手,以深化实体化单病种MDT模式临床研究,不断提升恶性肿瘤疗效;继续聚焦肿瘤精准诊疗、粒子放射治疗、肿瘤病理诊断、新药和装备研发转化4大平台建设,诞生更多原创性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