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已有39.1万失能老人得到照护。昨天下午,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下称“长护险”)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徐汇区召开。截至到今年6月,本市“长护险”试点项目已安置社区居家照护失能老人32.4万人、养老机构照护6.7万人。

让符合被照护条件的老人得到关爱照护,在申城这座人民城市的建设中是题中应有之义。但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每一位老人的健康状况 、经济条件、思想情绪都不一样,如何把大家的事情都办好,的确是个大难题。2017年,上海在徐汇、普陀、金山三区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并于2018年在全市范围试点。

新民快评丨让“长护险”守护老人尊严-LMLPHP

图片来源:东方IC

上海在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工作的过程中,看到了赋能“长护险”的美好前景。让政策找人,推出试点把符合条件的老人照护起来。并以保险金融的手段,解决失能老人的养护问题。以大数据为基础,在全市多模式落实精细化管理,为老人提供相应的照护和服务,“长护险”这一项目释放着浓浓的民生善意。

一座城市对待孩童和老人的态度,最能体现其品性。今年以来,因为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先把这近40万失能老人看护好,上海社会治理体系的成绩可以说“可圈可点”。全市享受长护险居家照护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龄为80.1岁,机构照护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龄85岁。照护这样的高龄老人,在疫情发作初期及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防控期间,护理人员和服务对象能做到“两个零感染”,疫情防控和服务老人刚性需求“双保障”,没有“绣花针”般精细的管理和极大的精力心力付出,如何做得到?

上海接下来的任务,是贯彻落实抓好长护险试点深化完善。失能老人“长护险”这一项目要做出长效,就要更明确定位,抓好评估,提升服务能力。在上海试点中,60周岁及以上的职保退休人员或居保人员经评估后,可按照不同等级由定点护理服务机构提供相应的服务,并按规定报销护理费用。医保、民政、卫健等部门按照已制定的“长护险”评估和服务规范,今年理应继续把“长护险”试点纳入本市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治理行动,确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让失能老人老有所护老有所养,让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活出尊严,才能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秦丹/文

09-28 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