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缘社会,即便孤身一人,应该如何好好活着?

今年可谓日本演艺圈的多事之秋:知名女演员竹内结子27日被发现在家中死亡。警方称可能系自杀,正在调查具体死因。而就在两个月前,曾与她一起出演过电影的30岁影星三浦春马也被认为自杀身亡。

在新冠疫情仍然反复的日本,这般鲜活生命的逝去,像投入平静水面的一枚炸弹,激起无法预知的涟漪——自杀,这个顽固的社会问题再次触动日本人心弦。

在感伤的同时,人们似乎更加疑惑:在整体自杀率逐年下降的情况下,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从三浦春马到竹内结子,看起来名利双收的名人为何轻易放弃人生?

竹内结子自杀戳中日本社会隐痛,比“贞子”更令人心颤的是“孤单”-LMLPHP

左图为竹内结子,右图为三浦春马。

离开

在后人的猜测中,竹内结子的生命定格在了40岁,留下了很多问号。

她的离开似乎毫无迹象可寻。在社交媒体上,竹内结子9月1日更新了状态,最后分享的内容是:“为了新学期,剪了刘海哦。” 当时照片上,她上去很不错,笑容明媚灿烂。家人则称,就在离开人世的前一天,竹内结子看起来还没有什么异常,现场也没有留下遗书。作为去年刚刚再婚、今年年初刚刚生下第二个儿子的妈妈,她的离开更让人震惊。

竹内结子1980年出生在日本埼玉县。初中毕业后被星探发掘随即进入演艺圈,随后凭借多部影视作品收获了较高人气,步入知名影星行列。她因出演电影《午夜凶铃》中的女高中生大石智子、电视剧《草莓之夜》和《女神探夏洛克》等为中国观众熟知。

她被称作日本荧幕上的“笑颜女王”,给外界留下了很多笑容的镜头画面。但有一段访谈,如今看起来有些意味深长。竹内结子日前曾在接受女性杂志《LEE》的采访时袒露人生态度:“来到了40岁的年纪,我完全没有那种向后看的想法,反倒觉得肩上的负担卸下了不少,感到变得轻松了。”对于那些怀抱着强烈责任感、奋斗在第一线的30岁女演员,她说“我想对她们道一声辛苦了”;对于和她一样进入40岁的女演员,她表示:“假如觉得一个人办不到的话,不妨就向周围的人撒撒娇。”

竹内结子自杀戳中日本社会隐痛,比“贞子”更令人心颤的是“孤单”-LMLPHP

竹内结子与木村拓哉主演《冰上恋人》。

三浦春马、芦名星、藤木孝、竹内结子……今年已传出多位日本艺人自杀的消息。日媒分析,他们或许一直有着旁人难以理解的压力。三浦春马的部分遗书内容日前被日媒披露。其中,三浦写道,“每天都要装出虚假的笑容,每天都要撒谎,很累。”曾做过不少名人心理咨询的临床心理学家藤井靖认为,“名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拥有粉丝,赚了很多钱,从侧面看起来也很闪闪发光,但他们常常内心深处容易有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压力与焦虑无法倾诉。”

孤立

触目惊心的这一幕其实并不鲜见。尽管日本的自杀率近年来有降低的趋势,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近几十年的自杀率一直偏高。世界卫生组织去年公布的一组估算数据显示,日本每10万人的自杀人数为14.3人,大幅超过了世界平均自杀人数的10.5人。

有观察家指出,日本有三个现象值得关注:

第一,自杀者人数在世界范围内仍然高企。整体上看,日本自杀人数从1998年开始连续14年超过3万人,2003年达到顶峰,有34427人自杀,已经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社会问题。

第二,男性自杀者人数显著高于女性。尤其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老年男性自杀者增加非常突出。精神科医生天笠崇认为,年富力强的日本男性选择自杀,大部分与以下三个原因有关:终身雇佣制的瓦解、业绩评价制度的采用和非正规雇佣的增加。

第三,青少年自杀率高居不下。在日本整体自杀率逐年下降的情况下,日本19岁以下青少年的自杀率连续两年上涨,达到40年来的最高值。一项研究表明,在G7国家里,青少年的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一的大多是意外,只有日本,青少年的最大死亡原因是自杀。

在日本,自杀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而是许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最后黑色出口。据统计,日本人自杀主因是健康问题、经济和生活问题以及家庭纠纷。

没有人能预知,愤怒、悲伤、矛盾和压力等负面感知,究竟是如何压垮一个人。处在崩溃边缘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境:对于一名四十多岁的工薪族来说,压垮他的可能是一次冷酷的裁员;对于一名十几岁的少年来说,压垮他的可能是一次校园霸凌带来的阴影;对于一名三十多岁的家庭主妇来说,压垮她的可能是日日繁重的家务……

但是专家指出,人际关系的稀薄和脆弱或许是上述人群的一个共性。这正是十年前上映的NHK纪录片《无缘社会》所揭示的日本社会近年来日益扩大的一个群体:血亲关联乏力,雇佣状况恶化,地域关联丧失,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维系越加艰难。他们感到挫败:无法获得正式雇佣,只能同工不同酬;拼命相亲,却始终遇不上有缘人;家人在侧,却往往话不投机。

竹内结子自杀戳中日本社会隐痛,比“贞子”更令人心颤的是“孤单”-LMLPHP

NHK纪录片《无缘社会》揭示了日本社会近年来因人际关系的淡漠而产生的“无缘死”群体。

理解自杀的一个关键词是“孤立”。筑波大学教授高桥祥友长期关注自杀问题,“我们几乎可以断言自杀的背后必然潜藏着孤立。因而,要及早发现这些人发出的求助呼声,让他们恢复与周围人的联系,以助于自杀的预防。”

活着

已故男星三浦春马曾在电视节目中感慨,“向别人开口求助,也是一种勇气”。

对于那些深陷绝望情绪的人,人们又可以做些什么?

这些年,面对严峻的自杀形势,日本政府和社会一直在尝试预防和缓和这个社会问题。

在法律法规层面,日本2006年出台了《自杀对策基本法》,详细规定了国家、地方公共团体、雇主等的责任,以及对自杀者亲属以及自杀未遂者的支援;其后每年发行《自杀对策白皮书》,归纳当年自杀概况和自杀防范措施的实施情况。此外,针对青少年自杀问题,2013年制定了《防止校园霸凌对策推进法》。在政策层面,日本从2007年开始,将每年9月10日起的一周定为“预防自杀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举办各种活动,推进民众对自杀预防的认识。此外,日本各级政府都设有专门的咨询窗口,为抱有各种苦恼的人提供帮助。

更重要的也许是公司、家庭、社会组成的立体防控网络。日本《自杀对策基本法》指出,采取预防自杀的措施时,不应该将自杀单纯视为个人问题,而要立足于其背后的各种社会因素,作为全社会的工作来落实。在日本,一个重要的救助手段是,通过志愿者运营的24小时“生命电话”,向无法向别人诉说烦恼、甚至考虑要自杀的人,提供免费心理救助。

但也许,更深刻的哲学拷问在于:在无缘社会,即便孤身一人,应该如何好好活着?

关于这个问题,日本人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一人经济”和“一个人的美学”在少子高龄化日本常年流行,反映了一个庞大的群体需求。不管是一人食还是一人卡拉OK,都在告诉人们,普通人也有选择的空间:即使很平凡也要认真地生活,努力在乏味生活中追求幸福感。于是,哪怕“无缘社会”再可怕,因为坚强与温柔,“小而确定的幸福”也并非遥不可及。

竹内结子自杀戳中日本社会隐痛,比“贞子”更令人心颤的是“孤单”-LMLPHP

日剧《孤独的美食家》剧照。

而在感动过无数人的日本神曲《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里,儿时经历校园霸凌的著名歌手中岛美嘉告诉人们一个“终极答案”——关心与爱。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

我还没有遇见你,

因为有像你一样的人存在,

我稍稍喜欢上这个世界了,

因为有像你一样的人存在,

我开始稍稍期待着这个世界。”

如何看待自杀问题,体现出一个社会对待弱者的态度。谁也不知道,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某个地点和某件事上,成为“弱者”。因此,这个问题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也并不遥远。

愿我们,都能做一个带给他人温暖的人。而不经意间给予的这份温暖,也许某天将照亮我们自己的路。

撰稿 深海星

09-28 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