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如烹小鲜”,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治国理政经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进入新时代,各地在加强基层治理创新、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为“中国之治”贡献了丰富范例和智慧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用好“烹小鲜”匠心,才能筑牢“基层治理”之魂,才能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才能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

准确把握“火候时间”,让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走稳走实。百姓常说,“腰片要爆炒,快炒快出,便能鲜嫩爽口;鸡汤要久煨,小火慢炖,便能汤浓味美”。正如烹饪需要掌握火候一般,在基层治理的决策制定中,同样需要掌握火候。基层情况千差万别,各有不同,乡村多以老年人为主,人口稀少,以集体经济带动发展,而城市人群集中,两者的实际情况不同,管理模式也要有针对性。因此,在政策制定中,要多深入基层,加强调研,根据治理内容拿出针对性举措,能做到可立竿见影的绝不拖延,需久久为功的就匠心治理。要制定切实符合基层实际,贴合群众利益的政策。要摒弃“一盘端”思想,合理适当借鉴其他地方先进经验,与本土实际融合贯通,打造本地亮点、重点,让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走稳走实,推动基层实现高效能精细治理,蹚出一条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子。

精心搭配“烹饪菜肴”,让基层治理深植实践温暖人心。做好一道菜讲究各种调料的合理搭配,在基层治理之中,同样需要这种配合,让基层治理深植实践温暖人心,而这里的主体则是基层干部和群众。基层治理离不开基层干部的合理调度,更离不开群众的参与,要得到群众的支持与配合,还需不断增强“鱼水关系”,让群众对基层干部从心底里认可和支持。基层治理要坚持群众导向,需要明白治理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深入地落实“服务就是治理”的要求,坚持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避免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激活基层治理的“问题末梢”,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基层民主为社会和谐实实在在作出贡献,为社会治理制度体系提供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总钥匙”。

熟练掌握“烹饪技巧”,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烹饪究根到底考验的是掌勺者的技术与能力,而在基层治理中,同样需要掌握基层治理的技巧和秘诀。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浩大工程。基层有力,全局主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为我国发展不断提供新动能。这就需要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充分利用好网格化这一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要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实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完成”“清单式管理、网格化服务”等网格管理新局面。要充分利用智能化这一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趋势,大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基层治理,打通各方面数据壁垒,提高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精准发力、绵绵用功,全力以赴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这篇大文章。

09-30 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