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来,中印两军围绕边界对峙问题进行了数轮谈判。尽管双方同意给局势降温,但印度小动作却持续不断,近日更被发现为入冬打起了不少“小算盘”。

金秋十月,当内陆居民还在享受秋高气爽时,帕米尔高原已步入漫长且严酷的冬季。

印军动向值得关注:他们很清楚,在这个被缺氧、高寒和强辐射支配的地方,军队数量早已失去平常情况下的意义。只有获得充分补给的部队,才不至于在饥寒交迫中沦为炮灰。

这样的盘算与行动反映了印方对边境局势的基本态度。但问题是,印度这样倾举国之力,为的却不是和平,究竟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一为战备修路

9月,路透社记者探访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一处工地。

在这个距离中印边界西段约150公里的地方,印度工人正在借助西方的施工设备紧张地施工。印度官方希望到2023年把这条全长283公里的“尼姆-帕达姆-达查高速公路(NPD highway)”建成,因为那样的话“军队会轻松很多”。

目前,印度拥有两条连接拉达克和印度内陆的战略公路,但它们的长度分别为434公里和490公里,路途较远不说,冬季大雪封山后至少有4个月无法通行。虽然NPD公路目前也无法做到全天候通行,但印度官员称大量采用隧道将能解决这个问题。

得益于配备GPS定位系统的先进钻机,隶属于军方的印度边境公路建设局能够更快地为NPD公路建设大量隧道。在路透社探访工地的不远处,一段长达8.8公里的隧道已经竣工——它直接把原先的盘山路缩短了近50公里。

10万人死于新冠,却还在边境“搞事情”,冬天都不会答应印度的野心-LMLPHP

NPD公路的规划早在1999年就已提出,但其进度直到近年才迅速提速。

印度陆军第14集团军长期驻扎在克什米尔地区。在该军前军长沙尔玛中将看来,NPD公路将颠覆拉达克既往的游戏规则,使印度有机会“追上中国”。

目前,印度政府已经在中印边境地区规划了73条战略公路,其中61条由边境公路建设局负责建设,全长超过3300公里。今年3月印度国会的报告显示,这些道路有75%已经完成。

二后勤总动员

基础设施建设体现了印度的野心。但在大自然的面前,这种野心是否值得印度人冒着生命危险?

拉达克东部地区海拔高达4400米以上,冬季异常寒冷,夜间气温甚至通常降至-35℃,并常常伴有狂风。这样的条件对于人和装备都是巨大的考验,驻军和作战行动都必须围绕补给点展开。

据印媒报道,目前印军在拉达克地区集结了20万人以上的庞大兵力。更多的兵力意味着更大的后勤负担。因此早在双方边界谈判进行中,印度基于大批驻军长期化的考虑,就在不断增兵的同时,对全军后勤系统实施了一场总动员。

对印军而言,这的确是个巨大负担:为了增强战力,印军增派了大批的坦克装甲部队,但高原地区含氧量和气温极低,就必须给装甲部队成倍地运输燃油、润滑油和防冻剂;高原上体能消耗大,意味着士兵对高热量的食品,以及棉服、帐篷和取暖设备的需求成倍增长;为了有效存储这些巨量的物资,印军必须进行大量的工程建设,而这本身又是一项巨大的消耗。

10万人死于新冠,却还在边境“搞事情”,冬天都不会答应印度的野心-LMLPHP

印度无法生产高级防冻棉服,装备的棉服主要紧急采购自欧洲国家。

目前而言,印军的主力是公路和汽车。据消息人士透露,在印度陆军总参谋部的主导下,印军从7月起就封闭了拉达克境内多条公路,专用于军用运输。一些生活在边境地区村落的平民对媒体表示,仅在6月就能看到每天100-200辆军车往返通过,巨大的规模让他们感到害怕。

10万人死于新冠,却还在边境“搞事情”,冬天都不会答应印度的野心-LMLPHP

除了汽车,印度也调动直升机和空军的大型运输机帮助快速部署。印军早前装备有俄制大型运输机,近年又从美国采购了诸多先进的运输机来取代老旧的俄制飞机,如11架C-17大型运输机和15架DH-47F重型直升机。这些运输机向边境地区运送了数千吨食品、燃料和军用设备。

10万人死于新冠,却还在边境“搞事情”,冬天都不会答应印度的野心-LMLPHP

这些美制运输机都是美军现役机种,既具备良好的高原飞行性能,也能在简易机场实施起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高级军官表示,到目前为止,这是印度独立后在拉达克地区实施的最大规模的后勤行动。

但印度整体运力仍然有限,燃油又依靠大量进门口,于是印军也开始学习——种菜。

于是,近年来屡屡为印度导弹航天科技进步做出贡献的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放下身段,转而研究起怎么利用温室等技术来“屯田”。但印度与其说是让官兵吃个新鲜,不如说是减少后勤压力,因为他们种的主要是藜麦、奇亚籽、沙棘和枸杞等作物。

10万人死于新冠,却还在边境“搞事情”,冬天都不会答应印度的野心-LMLPHP

奇亚籽在营养学上倒的确是个好东西

此外,为了把物资送到没有道路的地方,DRDO还养起了双峰骆驼来取代原先的骡马。

根据印度陆军兽医巴特拉的说法,双峰骆驼甚至能在海拔超过5000米的高度负重170公斤,还可以在没有水的情况下至少生存72小时。巴特拉称,这些骆驼将在5-6个月内移交给印度军方。

10万人死于新冠,却还在边境“搞事情”,冬天都不会答应印度的野心-LMLPHP

今年2月,印度边境安全部队的士兵骑着骆驼迎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印。

三边境继续增兵

更直接暴露印度这种野心的是,印军近来在直接提升战力的武器部署和采购上也没少花心思。

· 9月28日,印度国防部批准了价值229亿卢比(约合3亿多美元)的武器和军事装备采购计划,包括为陆军采购的约7.2万支美制突击步枪,以及为空军购买的智能打击机场专用武器系统(SAAW)。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批订单里还有高频通信接收机,可以让印度陆军部队在野外和空军之间实现无缝通讯,利于空地协同作战——这在植被稀少的高原地区有十分重要的战术意义。

· 印军大量的T-90和T-72坦克、BMP-2装甲步兵战车等被空运到边境地区,以弥补印军在装甲力量上的短板。尽管面对外界对印军坦克和装甲车能否适应高原缺氧环境的质疑,印军指挥官却信誓旦旦地称他们的战车可以在-40℃的温度下作战。

10万人死于新冠,却还在边境“搞事情”,冬天都不会答应印度的野心-LMLPHP

印军在边境地区部署的BMP-2步兵战车

·印度海军和日本海上自卫队9月29日刚刚结束在阿拉伯海北部为期三天的军演,演习内容包括敏感的反潜和空战演习,印方称此举将巩固两国海军的协调水平。9月23日至24日,印度才刚刚和澳大利亚海军在印度洋东部海域进行了军演。

·印军9月上旬刚刚列装的法制“阵风”战机21日在边境地区进行了飞行训练,有一位法新社摄影师在拉达克上空目睹了这一幕。“阵风”系印度耗巨资从法国引进的先进战机,被印度寄予对抗别国隐身战机的厚望。

以上种种,足见印军为了在边境线上死硬到底,是下了血本的。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日前表示,中方反对在边境争议地区开展以军事争控为目的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中印双方近期达成的共识,任何一方都不应在边境地区采取任何导致局势复杂化的行动,以避免影响双方为缓和局势所作的努力。

不知中方的话,印度有没有真正听懂……

更严肃的问题是,在印度国内新冠疫情感染人数超过600万,死亡人数超过10万之际,把这么多本可以挽救本国人民性命的钱或花在冰天雪地里,或送进外国军火商的腰包,真的值得吗?即便这些物资足够印军撑过一个冬天,那接下来呢?面对实力、补给和科技均占优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印军还能撑到夏天,再接着撑个冬天吗?

撰稿杨一帆

责编 杜雨敖

10-01 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