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中秋、国庆节了,节前的一天,田林十三村的邻里汇里传出欢声笑语,居民们围在一起拌馅、擀皮子,做月饼、包馄饨。其中一位个子高挑的中年女子边做边唱,从《八月十五月儿圆》到沪剧《为你打开一扇窗》,唱了一曲又一曲,她就是长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苏嵘:“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放松过了,我要给大家乐一乐,轻松下。”
图说:苏嵘(右二)和居民一起做月饼、包馄饨。记者 袁玮 摄
是啊,苏嵘怎么会想到新冠肺炎徐汇区的第一例会“砸”到她的头上呢。时钟回拨到鼠年春节之前,苏嵘正像往年一样和同事们准备春节值守和迎新工作。这时,一条特殊的通知让她的神经高度紧张起来:“居委下辖小区内发现新冠确诊病例。”学过医,也经历过“非典”和“禽流感”的她敏锐地感觉到事态的严重,而这又是上海最早的确诊病例之一,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她还是第一时间做了细致的防疫安排。
病人被收治了,接下来就是千头万绪的工作,病人的女儿小胡是密接者,居家隔离期间,谁给她送饭送菜?生活垃圾怎么处理?邻居和小区其他居民会有什么反应?苏嵘还要配合疾控中心和社区医院的医生落实小区、楼道和病人家中的消毒工作。那时防护用品奇缺,她戴上口罩和手套,穿上一次性雨披当“盔甲”,来回穿梭在小区和医院,同时做好应对小区其他居民知情后可能发生恐慌的工作预案。最具挑战的是面对小胡做好心理疏导,当时小胡面临重重打击:母亲确诊、父亲疑似,双双入院;丈夫归期难定,身边无人可以商量;自己被隔离,还担心自己和7岁的孩子被感染,她几近崩溃。为了安抚她,又不惊动左邻右舍,苏嵘白天与她通电话,夜深人静了再穿上防护服,像“地下工作者”一样悄悄地为楼道消毒、为小胡送去各种生活必需品。苏嵘还想出了暖心的一招,每天晚上唱首歌发微信给她,“我用这样的方式让她知道,有我们在她身边帮助她。”在苏嵘“轻松”的歌声和笑声中,小胡渐渐放下心头重担,慢慢鼓起了勇气,积极面对。
看似举重若轻,苏嵘其实承担着身心的双重压力,一天忙下来,有时候连中午饭都顾不上吃,每天回到居委办公室往往已经晚上10点多了,这才感觉到腰酸背痛,内心对疾病的恐惧也在黑夜里压抑不住地冒出来。那段时间,苏嵘每天晚上回到家总是要过了零点,天天要依赖安眠药才能入眠:“说不害怕那是假的,我怕自己被感染,更怕病毒没有得到控制,在小区里传染。”但她默默地独自承受着担忧和压力,在居民区干部和居民面前,她依旧是个坚定、果敢、冷静、自信、啥也难不倒的“苏大侠”,就像守护小区的一颗定盘星。“虽然我心里也有压力,但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党员就该顶在一线,让群众看到组织的存在,让他们多一份安心。”苏嵘还制作了一份特别的“手账”——防控工作记录,“把每天该做的事、要做的事,确诊家庭的心理状况以及我自己的感想简单记录一下、总结一下,从中归纳出一些经验,将来可以给其他同志提供一些借鉴。”
资料图片:苏嵘
70后的苏嵘是在新疆长大的知青子女,长得浓眉大眼的她既有北方人的耿直豪爽,也有江南女子的婉约细腻。在田林社区做了18年的居委工作,也转岗了几个居民区,哪个社区有“急难愁”,她就被派到哪里,每到一处她总有法子把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没啥诀窍,就是凭着一颗心,要有同理心,别人支持我的工作,我就要加倍回报。”田林六村的居民成秀英曾经支持过苏嵘的工作,成阿姨告诉记者:“后来我做了个大手术,由于女儿在国外,我单身一人,苏书记怕我的兄弟姐妹们照顾不周,把他们都‘赶’回家,一个人照顾了我整整两个月。真的是让我太感动了!”
如今生活渐渐进入常态,在做好防疫的同时,苏嵘说自己的工作依旧是社区里的“一地鸡毛”。今年8月的一个雨夜,小区有位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走失了,家人心急如焚,跑来居委会寻求帮助。苏嵘得知老人走失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联系警方,同时安排居委会全体成员出动,去周边寻找老人。随着时间的流逝,搜索范围不断的扩大,一直到半夜12点,苏嵘终于在徐家汇附近,找到了出来遛狗不慎走失的老人。苏嵘说:“我喜欢做社区工作,愿意用一颗心为大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