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上映过一部喜剧片《满意不满意》,讲的是苏州“得月楼”饭店一位服务员学生意的故事,他为客人送上一碗排骨面,客人讲“你送错了,我点的是大肉面。”服务员不以为然地答道:“排骨也是肉嘛。”

讲讽刺话是门艺术-LMLPHP

客人听到这句话,真可谓啼笑皆非,他用浓厚的苏北腔喃喃道:“我活了五十多年,今天才知道‘排骨也是肉’!”当然,这仅仅是喜剧电影制造的笑料,但它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讲讽刺话是很危险的,会引起对方的不悦。

这个“排骨也是肉”的段子,在当年可谓是家喻户晓。那么,“讽刺”在正常的礼貌谈话中是否有一席之地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取决于谁是谈话的对方。“讽刺”可能冒犯人,但如果谈话双方是好朋友,或者说双方知己知彼,说话带点“讽刺”则是小闹怡情。

爱尔兰剧作家王尔德把“讽刺”定义为“低级的玩笑但是具有高级的才智。”通俗点讲,所谓“讽刺”,表面上是在称赞对方,其实是在嘲笑。比如说,某同事平日穿着比较随意,今天忽然西装革履,胡子刮得铁青,你对他说:“你今晚去参加婚礼吗?”显然,听上去像是恭维,其实是善意的调侃。

王尔德所说的“具有高级的才智”很容易被推论为善于讲讽刺话的人更聪明,至今,并没有研究能证明这一点。能够肯定的是“讽刺”需要抽象思维,透过表面现象洞察内在的意义,而能够这样做的人往往被认为是比较聪明的。讲讽刺话没有性别的差异,通常,社会上对讲讽刺话的女性似乎更苛刻一点。

“讽刺”在日常生活中用途甚广。在很多情况下,讲讽刺话的人其实是要表达自己的恼怒和反感,但是他试图用幽默来减弱给对方造成的不快,使对方易以接受,这是“讽刺”的奇妙之处。如果对方和你是好朋友,你完全可以将你要表述的内容反其意而述之,通过取笑对方来获得亲密感,“我信任你才这样说”——是你要传达的信号。

多年前,我在美国听到过一件事:一对男女恋人在准备下个月的婚礼,女方突发奇想,和男方嚷嚷着婚礼上要怎么怎么做,而且都是些十分昂贵的主意。那男的不动声色地说:“我们请迈克尔·杰克逊来证婚吧!”女方咯咯一笑,因为他们互相信任,她知道对方并无恶意。

有些场合,“讽刺”确实会带来危险,特别是当人们是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时候。记得当年我去内地某城市拜访客户,晚上请客户吃饭,那天天气闷热,餐厅的空调开得很不够,我穿着“工作服”——西装、领带,百般无奈,忽然我的客户穿着T恤、短裤到来了,我顺口说:“哈,我真高兴你这么穿!”这在上海无非是一句打趣话,不料我那位客户沉下了脸,说:“要不,我去换套西装!?”

当听到对方的“讽刺”,应当怎样应答呢?最高明的应答是同样以“讽刺”还以对方。当年我在一家瑞士公司任职,和我的老板(瑞士人)讨论怎样扩大公司染料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会后,我指着自己前一天刚刚染过的头发对老板打趣说:“你看,我染头发也是为了增加销售染料。”我老板回答:“也是为了你的女朋友!”大家哈哈一笑,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10-04 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