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店加新品,美食与艺术,白天到黑夜……从“五五购物节”到国庆小长假,“上海购物”在疫情之下逆风而上,让“买买买”的热度与精彩重回申城。
半年间的缩影,足以显现上海商业的底蕴与韧劲。“十三五”规划提出以来,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果显著。2019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5万亿元,连续三年居全国首位。今年5月,提前全国平均水平三个月,上海社零总额增速率先转正,一路上扬,消费已经成为上海城市经济持续繁荣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上海社零规模稳居全国首位
经济高度发达的卓越全球城市往往都是国际消费大都市,而上海原本就是一座因商而兴的城市,商业文明是这座城市优质的基因之一。
因此,建设国际消费城市既是上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的任务,也是中国《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重点支持的内容。上海市商务委方面表示,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有助于上海商业构筑“具有强力支撑作用、难以被人取代”的战略优势,进一步提升上海的城市服务功能,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消费已经成为上海城市经济持续繁荣的“稳定器”和“压舱石”。2015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055.76亿元,成为国内消费市场规模最先迈入万亿级的两大城市之一,仅次于北京。而到了2019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5万亿元,已是连续三年居全国首位。今年上半年,尽管遭遇疫情影响,但在上海“五五购物节”的强势拉动下,上海社零总额增速在5月就率先转正,并且一路上扬,在8月更是达到了增速11.5%,预计“金九银十”也将有好成绩。
新零售的“试验田”“竞技场”
上海是新零售的“试验田”和“竞技场”,疫情更加速了线上线下联动,数字经济赋能实体商业,涌现出一批代表新兴消费发展方向的新业态、新模式。
发挥电商大平台、大流量作用,“上海云购物”打出了新品牌,拼多多、京东、阿里巴巴本地生活、美团点评等上海电子商务平台优势日益凸显。各大电商平台和重点商户更在流量和数据方面协作发展,为上海品牌、优质商家上线开通绿色通道,开展数字化营销,在消费行为分析、购物积分兑换、虚拟现实导购等领域进行数字化改造。“五五购物节”期间,电商平台利用小程序、微视频、直播等产品和服务,策划促消费系列活动,商场整体入驻电商平台,以集合店等形式上线,并为商家开通在线直播,让柜台销售成为直播网红。
疫情期间,非接触式经济加速发展。上海倡导消费新理念,推广社区快递自提点,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美团买菜、顺丰快递等在长宁区、静安区、闵行区实施无接触式共享货架试点。饿了么、美团点评等在高校、医院、商务楼、商圈等人流量大、食品安全需求集中的场所,实施智能取餐柜试点,强化食品级安全保护功能和物理控温功能。
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
今年6月,第二届进博会首秀的两大奢华香氛品牌凯利安和馥马尔香水出版社,在上海同时开出全球新概念暨中国首店;9月,欧莱雅沙龙全球首店在上海K11购物中心开业,两大进博“爆款”美妆科技在这里强势加持。
与国家会展中心“一路之隔”的绿地全球贸易港开业两年来,引进进口商品8万余件,包括食品生鲜、美妆洗护、数码家电、钻石珠宝、家具家居等各大类进博会同款商品近万件。
承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上海已经成为全球新品首发地、国际消费品集散地和高端品牌首选地。记者从市商务委获悉,上海国际知名高端品牌集聚度超过90%,国际零售商和国际知名品牌集聚度名列全球前茅。每年开设的首店、旗舰店数量也位居全国第一,2019年有986家首店在沪开业。
上海时装周已是世界第五大时装周,年发布规模达180余场次,吸引专业观众4万余名,每季吸引全球 1200余个品牌参展,首发新品超过1万件,交易规模破亿元,超千位中外服装设计师参与,成为了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进博会是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的最好载体,可以让更多全球最优质的企业、商品和服务在上海集聚,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市商务委透露,为了让越来越多的展品变成商品,“拥抱进博首发季”将于10月8日至11月11日举办,在第三届进博会前夕,上海还将集中推出一批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上海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