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里有30000册书?你肯定不信,起始我也不信,估计谁都不信。可是,当30000册那一排排书架像一排排玉米出现在眼前的玉米地里的时候,我就像一棵玉米秆伫立不动。惊诧、赞叹、敬佩,间有几分羞愧……

林少华:玉米地里的30000册书-LMLPHP

几个月前的事了。已经退休的家乡市委书记打电话给我,请我去府上做客。特意介绍说离他家不很远有一家餐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以汆白肉等杀猪菜名震关东,银幕内外不少大腕都曾趋之若鹜一席难求。不过非我自命清高,较之眼福,我一向对口福不很热心——有好吃的固然欢喜,但远不至于手舞足蹈——何况杀猪菜毕竟以猪肉为主,而猪肉对我这把年纪的人简直仅次于蓄谋已久的“敌对分子”。正迟疑间,对方话锋一转,说自己有30000多册藏书,届时还有区内若干读书人到场。30000册书?书记?以我的思维定势和人生见闻,若说某某专家学者有30000册藏书倒也罢了,而一个县级市的退休市委书记居然藏书三万……总之我的兴致上来了:“好,兄弟我一向听从书记召唤,一定去,周日见!”

几天后的周日上午八时三十分,一辆乳白色商务车如一条乖觉的大海豚从城里静静游到我的乡居门口,不由分说地把我整个吞了进去。七月的关东大地,艳阳高照,四野葱茏,一派生机。加之正在搞“美丽乡村”建设,沿途所经村落,但见徽派院墙“一青二白”,墙内房舍俨然,琉璃瓦灿然生辉;墙外一溜花坛,各色花争相绽放。鸡冠花果然如斗胜的小公鸡,喇叭花当真举起小喇叭。触景生情,心情好得不敢再好了。

“大海豚”没有直接游去目的地,而是拐个弯拐去名叫南林子的小村庄看即将竣工的徐鼐霖主题公园。徐公乃清末民初“吉林三杰”之一(另两位为成多禄、宋小濂),曾任吉林省长,与成多禄同为乡贤。半身塑像刚刚落成。目光深邃,气宇非凡。同行的诗人刘琦告诉我,塑像马上要改,服装不对。清人明服!我又顿时上来了兴致,“错版”升值空间大,机不可失,赶紧笑嘻嘻上前合影。

一个小时后“大海豚”钻进“青纱帐”——在玉米地中间的村道上拐来拐去。停车打听了两三次才开到老书记家。

院门两旁有四棵高大的垂柳,万千绿绦,遮天蔽日,泼下一地浓荫。两年前见过一面的老书记很快迎出门来。红绿方格衬衫衬着红润的脸膛和满头银发,笑吟吟地把我们引进院子,引到院内一座凉棚围着长方桌坐下。桌上两大盘肥硕的鲜桃,粉里透红,吹弹可破。周围玉米田吹过的清风送来玉米出缨特有的芳香。园里花事正盛。万寿菊把小径镶上艳丽的金边,百日草拱起五颜六色的花坞,虎皮百合朵朵朝下做飞燕衔泥状,萱草则枝枝朝上挑起笑翻的笑脸。二者花形相若,而取向截然相反。此景此情,不禁让我记起行前碰巧读得的主人《松菊书屋铭》:“乡间一隅,旧宅一座,虽非穷乡僻壤,绝非形胜之处,但以书为伴,既有远眺南山之悠然,又有采菊东篱之清福。晨可对松吟赋,暮可伴菊品茗……”

品茗方罢,一行人即要求参观“松菊书屋”,主人欣然向导,于是本文开头的一幕出现了——

三合院。朝南的正房,乃当年主人父母的老屋。两侧厢房原为“分田到户”之初其弟修的马厩和粉房(粉条作坊),后来马不养了,粉条不做了。遂由主人接手改造为书库、书房、书屋。如此改造,料想亘古未有。说来不好意思,我在这玉米地里的书屋才实际见到了《钦定四库全书》的全部,同时作为外文教授的我也见到册数最多的精装外国文学选集!

毕竟空间有限,这里展示的只是主人藏书的一部分,更多的藏在箱子里。“当年评吉林省十大藏书家的时候有人推荐了我,因为书太多,开箱一本本数起来很花时间,索性一箱箱估算,至少有30000本。”主人轻声介绍。我坦白说我这个大学文科老师自以为书不算少了,也才顶多有您的十分之一……

最后请允许我冒着贴金之嫌,将主人赠我的一首七律抄录如下:

花红酒绿伴君临,

契友相逢敞腑襟。

惘惘东风情未老,

匆匆故事记犹深。

白头共唱高山调,

焦尾同弹流水音。

细雨萧萧天倍爽,

满园松菊沐甘霖。

10-06 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