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办事,顺道去一家英式餐厅买女儿喜欢的肉酱意面。意面到处有,可女儿“只取一瓢饮”。她常会一边咽着口水、一边晃着我的胳膊说:“妈妈你想呀,香喷喷、热腾腾的面端上来,你再撒一层厚厚的海苔碎,他们家才有的那种……哇,Yummy!你不觉得吗?”

林紫:我们为什么越来越爱回忆了-LMLPHP

我其实真没觉得。意面不是我的爱,但看到女儿那么欢喜的样子,我当然也把这份念想果断放入自己的记忆收藏夹里。

意面端上来了,可是……海苔碎没有了。我比手画脚地向新来的店员费力解释什么是海苔碎,店员自信而坚定地说:“我们这里从来都没有这样东西!”我怔怔地盯着她,一时间错愕而恍惚,以为真的是自己记错了——这样的情形,这几年出现得太过频繁,以至于我不得不时常停下脚步,将不太久远的过往掰开揉碎,寻找那些海苔碎一样点缀过记忆味蕾的细细微微。

那些细细微微,包括新华路马哥孛罗面包房温暖的灯光,以及岳阳路周信芳故居里的南伶酒家……最魔幻的一次,是我早上拨打南伶会员卡上的电话订好了窗边座位,晚上携客前往时,却发现曾经的灯火辉煌已变作一片漆黑——餐厅早已搬走了,虽然电话还是那个电话,但我的“窗边座位”和店员的“窗边座位”已然隔着永不相交的时空距离。

这些年,这座城市细细微微的变化,将许许多多素不相识的心灵交织到了一起。每个人都怀揣着各自的记忆碎片,怀念着各自的过往曾经。所有记忆拼凑到一起,就会像海苔碎一样——令那碗叫做“人生”的“意面”平添氤氲缠绵的气息。

从前,回忆过去,更多是老人们爱做的事;如今,连女儿这样十来岁的孩子,也常常回忆——“三年级还有课间活动,四年级就只剩下‘改错、改错’!”“上学期还可以跟爸妈出游,这学期爸妈只顾着陪妹妹了!”“以前我做什么,妈妈都说好,现在我做什么妈妈都不满意!”……

也有一些孩子,连回忆的力气都被消磨殆尽,当耳边的质疑、否定和打击越来越多时,当成人的焦虑、恐惧和抑郁将他们一层层淹没时,当内心的绝望、无助和自我厌弃节节攀升时,他们也会错愕而恍惚,也会觉得自己和外界隔着永不相交的时空,会觉得过往的愉悦不过是自己的幻想,于是,他们宁可切断所有记忆。遗憾的是,成人们总是在最坏的结果呈现后,才开始反思: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如果将孩子的心灵比作城池,那么,大人们所犯的“错”,也许就像为了城池“更好”而不断进行的颠覆性改造。盲目而焦虑的“城池建造者们”,一边在孩子们的内心任意拆拆建建,一边高高悬挂起“为你好”的横幅标签,一点点摧毁了孩子内在的稳定和信念。人生本就无常,自诩为“大人”的我们,还是要为孩子们建造和保留一点点可供传承的“这样就好”。

其实,任何一个失望的孩子背后,站着的都不仅仅是一两个“大人”。是集体反思的时候了:我们究竟要不要保留一点点人生的“海苔碎”给孩子们?究竟能不能接纳生命中的“无用之用”?能不能踏实走好每一步的同时,坚定而温柔地让孩子们看到——这样就好,而不是一定要“那样更好”?

这样就好的我们,彼此互为回忆,也互为支撑。愿我们的每一步,都能让更多的孩子重拾内在的稳定与信念,一起“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之路。

10-07 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