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正逐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双循环”并不意味着关闭大门,而是更好地发展,进而为全球创造更多机遇。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经济第二季度同比增长3.2%,相比一季度下降的6.8%,转负为正。对此,香港《南华早报》评论称,中国经济表现与众不同,经济反弹令人印象深刻,近来的采购经理人指数表明增长势头强劲,与正在努力摆脱疫情影响的其他主要经济体形成鲜明对比。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经济复苏稳步推进。不过,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重组,人们对“逆全球化”的担忧与日俱增,特别是在美国加剧推进技术脱钩的背景下。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运而生。借助“双循环”,中国将巩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并通过一系列改革和产业升级激发市场活力。今年“十一”黄金周展现的巨大消费能量,正是凸显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释放的发展动能。

国际社会对“双循环”高度关注,并认为中国有推动这一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为了推动国内大循环,中国需要增加家庭收入、促进消费。中国已经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超大型”消费市场,其迅速扩大的中产阶层至少有4亿多人。此外,“双循环”的一大目标是推动技术创新,让中国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这是推进中国本土企业全球化、增加家庭收入、刺激内需的关键。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中国需要处理好国内事务,充分发挥国内市场规模的优势,优先扩大内需,并实现更多关键技术突破以摆脱对国外的依赖。不过,这并不等同于与外界脱钩,更不意味着拒绝对外开放。“双循环”并不是关上中国的大门,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为那些愿意抓住中国发展机遇的人提供更多机遇。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中国扩大内需离不开与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协调与合作。本着开放与合作精神,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可以帮助重塑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让所有参与者的利益最大化。

10-09 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