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G40长江隧桥段的拥堵时长较往年明显改善。看得见的路网“飘红”减少背后,看不见的“一网统管”发挥着积极作用。
G40长江隧桥段的拥堵时长较往年明显改善
这个“十一”,是上海市城运大厅正式启用后的第一个长假。依托“一网统管”,上海首次全面运用实时数据“动态指挥”城市运行,推进城市“生命体”的精细化管理。
常态化防疫工作、交通拥堵、大客流管理、天气变化……从9月30日起,市城运中心协调组组长蒋学军没有休息过一天。和他一样,包括市城运中心主任在内的许多同事都时刻关注着这座超大型城市的“生命体征”。
令蒋学军印象最深的是10月5日下午2时,市城运中心调度发现,G40崇明到上海方向的部分路段出现一定程度拥堵,便立刻呼叫市公安局和浦东新区、崇明区。一个扁平化调度、可视化协调的现场“指挥部”即刻就位。
全市城运体系实时数据打通,条块相互呼应配合
基于数据“导航”,线上线下一体化处置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在G40长江隧道口,警用摩托车根据实时车流数据情况循环“护航”,最大可能减少隧道内事故发生概率;
牵引车不仅在隧道口24小时待命,还分批次循环跟车流前行,确保有事故第一时间到达处置,保障不出现严重“堵点”;
气象部门每小时精准推送长江大桥风速等气象数据,辅助交通管理;
浦东、崇明城运中心实时调度指挥无人机在重点拥堵位置进行巡查,路况信息即时传送,精准调配属地力量,配合做好沿线管理……
“过去的跨部门协同,依赖传统手段,可能存在一定延时。如今,全市城运体系实时数据打通,条块相互呼应配合,管理必将更加精准。”蒋学军告诉记者,基于“三级平台、五级应用”的基本架构,目前,城运中心接入了全市48个部门的179个系统、710个应用,绝大部分都是实时数据,在网客流、轨道交通等更是“秒”级刷新。大到客流管理,小到街头垃圾,都将尽可能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
“把条与条、条与块、块与块之间的壁垒打破,共同来‘高效处置一件事’——这是我们正在和将要实现的事情,在这次‘长假实战’中也得到了检验。”蒋学军说。而对于超大型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而言,如何在最低层级,用最短时间,以相对最小成本,解决最关键问题,实现综合效应最佳?这是“一网统管”的目标,也是价值所在。
新民眼工作室 杨洁
图片 |市城运中心供图
编辑 |黄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