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慢性病的起病、进展以及转归,都少不了血压的作用。血压的管理颇受关注,尤其秋季和秋冬换季时,天气变化多,气温波动大,高血压控制不佳引起的心脑血管事件容易高发。要想管好血压,并且持续稳定,其实是有诀窍的。“全国高血压日”前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王继光教授详解血压管理五大秘诀。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伴随终身的慢性病,无法治愈,中老年人群更为常见。高血压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一般5-10年后就会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脑血栓、肾衰等可怕的疾病都是高血压种下的恶果。人们面对高血压并非无计可施,可以通过精准测压、用药治疗、作息调整、营养改良、情绪管控等综合措施来实现血压达标,并且坚持终身,终身受益。
秘诀一:精准测血压
血压的准确测量是高血压诊断、分类、危险度分层及治疗指导的基础。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测血压。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会自备血压计在家里自测,这是自我管理血压的好方法,值得推荐。需要注意的是,自行测血压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测量前30分钟内不要运动、不吸烟、不饮咖啡、不饮酒;测量前排空膀胱,坐靠背椅,裸露上臂并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双腿不交叉,双脚接触地面;袖带应均匀紧贴皮肤缠于被测者裸露的上臂,袖带气囊中线位于肱动脉表面,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约2-3厘米,听诊器体件轻置于肱动脉搏动上。自测血压应与在医院内测压的方法、流程一致,这样测得的血压基本上能真实反映个体血压状况。其他花里胡哨的测压手段不予考虑。另外,血压计需要定期校准。
秘诀二:遵医嘱服药
很多高血压患者不清楚自己的血压需要控制在多少范围之内。要知道,年龄不同、心脑肾等合并症不同,对血压达标值的要求亦不同,比如二三十岁年轻人的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小于80mmHg;老年人血压,收缩压小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90mmHg;合并肾功能衰竭者,血压目标为小于130/80mmHg。血压平稳达标、长期达标,是减少合并症发生发展的关键。
各年龄段的人群都应该了解自己的血压,及时发现高血压,及时治疗。临床上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都是适合长期服用并且安全有效的。所谓“换季要换药”“天热可停药”等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不可轻信。降压药不是“神药”,用药后需观察一段时间,了解疗效和副反应。当血压控制良好,已经达标后,仍应该规律服药,不停药,不换药,更不添加其他药物。频繁更换药物不利于血压控制。只有血压下降到低血压(90/60mmHg)及以下时,可按医嘱减量或停服。
选择降压药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患者个人的情况综合考虑。一般只建议在血压调节效果不好的时候,先考虑调整剂量,再考虑换药。无论是调整剂量还是更换药物,都应该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而不是听取“隔壁邻居老王”的建议。如果患者一时在医院没能配到服用的药物,也可以凭处方在药店或者网上药店购药。
规律服药也可以由降压药盒上的二维码辅助实现,扫一扫就可以设定定时用药提醒,减少漏吃、少吃等现象,还有专家权威科普知识,有助于提高血压控制率。
秘诀三:作息有规律
高血压患者要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一天睡眠7-8小时,不要熬夜。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尽量避免参加活动量剧烈的体育项目。
秘诀四:营养要均衡
吃得过咸、大量饮酒、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要限制钠盐与各种“隐形盐”的摄入量,每日盐量控制在2-5克以内。喝酒能够引起全身血管的暂时性扩张,继而刺激血管平滑肌痉挛,出现头疼、头晕、胸闷,使血压反射性增高。过量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则干扰人体脂质代谢,不利于血压控制。高血压患者要遵循营养均衡原则,做到低盐、少油、低脂肪、高纤维素饮食。
秘诀五:淡定少焦虑
焦虑情绪可导致或加重高血压。情绪激动,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也容易发生高血压。调查发现,性格争强好胜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要大于其他性格的人。因此,高血压患者积极的情绪管理,有助于血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