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全国政协委员王松灵约采访时间很不容易,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忙碌是王松灵生活的主旋律。见面时,王松灵刚结束牙科门诊,步履匆匆地回到办公室。
“门诊、教学、科研、委员履职,每一项工作我都想做得更好。”王松灵说。2008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连任三届,王松灵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本职工作和委员履职的平衡点。“政协委员写提案应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与其广撒网关注各类话题,不如聚焦一个问题,发挥专长提出好建议,持续不断优化建议,直到收到回音,见到实效。”
医学人才培养是王松灵最关心的问题,每年两会,王松灵都要带去几份相关提案,今年更是如此。“基层全科医生业务水平不一,高水平复合型专业医生数量少,需要尽快补齐。”
为了提交更有针对性的提案,王松灵决定召集几位活跃在教学一线的同事一起探讨。很快,首都医科大学教务处教师武艳、研究生院教师吴萍等和王松灵围坐在一起,围绕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医学教育学制学位体系、全科医生培养等话题畅所欲言。
如何解决医生培养过程中时间成本过高的难题?如何提升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王松灵抛出自己的问题,参与座谈的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管理经验轮流发言。“同事们的观点和建议都很好,我想把基层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声音带到两会上。”王松灵边听边记。
王松灵坦言,我国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获得博士学位的培养时间过长且成本过高,不利于高素质的基层全科医生尽快到临床为患者服务,“建议推广‘5+3’(5年本科、3年临床)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着重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
当政协委员这些年,王松灵的履职材料越堆越高,有为双周协商座谈会准备的发言稿,也有为专题协商会准备的调研报告。“全国政协委员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要珍惜每一次建言献策的机会,多调研、勤论证,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建议和提案。”王松灵说。
把有意义的事坚持下去
医生、校长、政协委员……王松灵并没有分身术,却将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合理安排。他带着思考工作,倾听基层医生和患者的心声,为履职尽责收集一手资料;他用心写提案,坚持为医学教育发声,也让日常教学工作有了“1+1>2”的收获。
采访中,不论是聊到正在牵头攻关的课题,还是多年来的履职经历,王松灵都喜欢说:“不要怕吃苦,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是有意义的事,就要坚持做下去。”
勤勉履职、扎实工作,王松灵通过不懈努力,诠释了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和担当。
《 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