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家李磊成为这场国际论坛的核心人物-LMLPHP

图说:云端论坛画面 官方图

近日,在中国与列支敦士登建交70周年纪念日之际,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国际学术论坛。该论坛以“云水间·李磊:诗作为视觉艺术的文化形态”为主题,由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馆长雷诺·沃康摩尔(Rainer Vollkommer)博士作为学术主持和主旨发言人,共邀6位来自列支敦士登、德国、奥地利、新西兰和中国的艺术家、评论家和策展人等专业学者,跨越了3个时区,以艺术家李磊的创作实践为核心,共同探讨抽象艺术在跨文化语境下的美学和诗学体验。

“在我的作品、尤其是展览空间当中,采用时空穿越复合的方法创作,我称之为集成式的展示的和创作。我也把绘画进行一些新的集成,使得我的艺术更加多样。但是不管作品表现方式多么复杂,核心都是以诗意贯穿其中。”李磊认为,对于“云水间”这个主题大家特别有共鸣,觉得它既是一个艺术的主题,又是一个哲学的主题,还是一个诗的主题,用“云水间”这个词描述生命和它的状态以及变化,反映了生命的矛盾和张力、自然的多样与共生以及时空的复合和穿越。

在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家李磊成为这场国际论坛的核心人物-LMLPHP

图说:李磊在创作中 官方图

雷诺·沃康摩尔博士以李磊创作中诗画结合的特点,从东西方不同的哲学脉络探寻文本和图像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写作和绘画在艺术创作维度上的共性。作为回应,李磊以“诗意的表达与中国文化”作为演讲内核,介绍了他的艺术理念。艺术创作中的诗意表达贯穿了中国整体的文化进程,是中国绘画的核心价值,也是李磊多年来所追求的艺术本体精神。从3000年前的《诗经》到80年前的《沁园春·雪》,从《溪山行旅图》到《蛙声十里出山泉》,李磊用恣意抽象的表达方式,去诠释自己对于诗歌在视觉艺术创作中的文学性和音乐性,以及在意象联想、通感传达和节奏韵律上的抒情。多年来的艺术实践,使得李磊的“诗性抽象”观念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抽象艺术的名片。他以“生命的直觉体验”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其艺术实践涵盖了从宗教、哲学,社会学、文学到诗学的各种主题。

来自德国的艺术家柯罗夫(Rolf A Kluenter)在对李磊的创作风格进行分析的同时,赞赏中国艺术家自古以来写神胜于写形,灵性寄托胜于形态描摹的品格和风骨。来自新西兰的策展人和博物馆专家魏皓啟(Hutch Wilco)从抽象艺术和概念艺术的考据出发,分析亚太地区原生艺术的抽象元素和中国古代艺术的意象表达,以及语言作为书写的创作形式,来阐释其对于李磊诗画艺术创作的理解。中国哲学家孙周兴博士通过西方抽象艺术中的“酒神颂歌的抽象表达”、绘画的“心-眼”关系和认知真实、欧洲的“视觉优先”和中国的侧重“品味”传统、人文山水的语境重启,详析了李磊的“诗性抽象”美学。来自奥地利的策展人和博物馆专家彼得·阿斯曼(Peter Assman)博士以中国传统茶道为例,提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不同国别文化的理念融合,以及在李磊的绘画创作中展现的开怀心态和勇于质疑的精神。来自德国的艺术家吉尼亚·谢夫(Genia Chef)认为和李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将在全新的创作语境之中以不同的表达样式,通过文学和艺术的贯通来表达抽象艺术的思想。来自列支敦士登的艺术家弗拉多·弗朗耶维奇(Vlado Franjevic)也积极探讨了个体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对于外部世界的观察,以呼应李磊艺术创作中以材料和媒体传达对于自然的认知和美学的思考。

10-12 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