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为钱伟长先生塑过两尊铜像。
一尊是2000年为其塑的头像。
一尊是2010年为其所塑的立像。
钱伟长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在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等科学领域成就卓著,被誉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对中国高等教育建设也贡献良多,曾提出过一套完整、丰富、系统、科学的中国高等教育理论。钱伟长先生还曾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等领导职务,我曾数次与钱先生交流,聆听他的教诲。时光飞逝,记忆犹新,略记片段,以为纪念。
为钱伟长先生塑像
“创造是综合的结果”
钱先生是江苏无锡人。无锡是我的第二故乡,早年我于锡求学习艺,无锡的一方水土和深厚的民间艺术积蕴,给予了我艺术生命成长的最初滋养。
记得第一次与钱老见面,是1996年初春,在南京的东郊宾馆,我因欲为钱老塑像,应约先去为钱老拍照。钱老见到我,很是高兴,拉着就开始畅谈,聊着聊着,兴致高起来。钱老兴奋地跟我谈起科学与艺术的问题,他认为两者要结合,他举例说:“比如我们设计空调,不要简单只看作为工业产品,要重视它的造型美,工业制造要强调设计的美感。我们在空调设计和生产时,要充分考虑到它将会放置在什么地方,放在什么样的家庭里,是三室一厅,还是两室一厅,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不同使用者的家庭条件基础不同,社会环境关系不同,这些都要充分地考虑。这不仅是科技生产问题,还是社会伦理问题,是艺术和美的问题,所以说任何创造都是综合性的,学科学的也要学学艺术,学艺术也要懂一点科学!”
钱伟长先生还提到一些大科学家,人文历史方面的造诣都很深,讲到杨振宁先生,他对我介绍说:“他是早年在中国完成了传统文化的学习之后才出国深造的,他们这一批科学家,文化艺术涵养都很深”。其实我知道,钱老自己本就是一个全才和通才。除了专研物理学、航天航空学等科学专业,他对建筑学、地理学、文学和艺术学都有很高造诣,且爱好体育。钱老的夫人孔祥瑛先生,亦是清华中文系的才女。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记载她与夫君赵明诚的日常:“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听钱老谈科学,谈文化,谈艺术和美,想想钱老夫妇二人,相伴六十余载,诗书唱和,相濡以沫,科学与人文相汇,着实令人艳羡,为后辈楷模。
谈“形神共存”
钱伟长先生的雕像,是在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我的工作室内,面对面,40分钟完成的。
2000年5月20日,钱伟长先生在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蒋树声先生,以及时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的韩星臣教授陪同下,来到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研究所当时在校园中心的一片小树林中,黄墙灰瓦的小平房,古朴而幽静,钱老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我的工作室。
我提前根据照片先塑好了钱老雕像的泥塑大型,其实我为钱老塑像,经历了长时间的思考和推敲。我拍摄了钱老一百多张照片,因为当时还没有数码技术,照片皆需冲印出来。我在工作室反复审视和翻阅着这一张张的照片,却总觉得照片中的形象和我所真实接触、当面请益和谈心的钱老,不很“像”。不过,倒是有一张很有气息,恍如钱老笑呵呵地与我交流。我便依此创作并多半凭自己脑海中对钱老的印象和感受,放手而塑,用心灵和情感去塑形塑神!
此时的钱老,背微微躬着,精神矍铄,满面笑容。正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学者和长者的形象,钱老非常随和地站在我的前面,这一站就站了40分钟。我全神贯注,全力以赴,一把泥接着一把泥将雕像塑了起来。
在塑像的过程中,钱老一直盯着我看,仿佛一副认真探究的样子,也许此时他的内心世界也希望我能真正地“看懂”他。在与我讲话时,眼睛还会不由得睁大,他的嘴一直是张开和微笑的。这无声的慈容,予人以乐观和通达的感受。创作钱老的雕像并不容易,因为他和费孝通费老不同,费老的外形特征是非常鲜明的,表情也具有标志性。而钱老则需要通过细心的捕捉并进行夸张表现,我想只要抓住塑造对象的神,即使没有明显的外形特征,也能精彩地表现。中国古代画论所说的“气韵生动”,即重视整体意象和气脉。于雕塑创作而言,当是强调对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整体风貌的把握与塑造。由此可见,相对于整体而言,每个局部的肖似就应统摄于气象之中。
听现场钱老身边的工作人员讲,曾经有人为钱老塑像,每个局部都很像,就是整体看起来不像。钱老听了这些话后,一边笑眯眯地点了点头,一边以赞许的目光看着我。我受到了信任,受到了尊重,一种自豪与自信油然而生。
泥在我手中,温润而有泥性,不断呼应着我的探索和表达,我的手指从雕像的发际线往下滑动,到眉眼之间,到微笑的嘴巴和面颊,当顺着所塑造的轮廓线游动,钱先生的雕像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形象越来越准确,我的心中也越来越笃定。40分钟后,雕像塑好了,我停了下来,全场响起一片掌声,镁光灯也不停地闪烁。钱老走上前来,端详着自己的雕像,当下直呼:“了不起,了不起”!
当时我的工作室不大,只有40多个平方米,里面却陈列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的雕像,有孔子、鲁迅、陶行知、齐白石……这些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艺术家,在这方空间里,进行着超越时空的对话,灯光映照铜像熠熠生辉,散发着人性和人文的光芒,而此时此刻,钱伟长先生也正立在其中,我的眼前有两位钱伟长,红泥塑造的钱老神采焕发,与现实的钱老此刻在我的视线里模糊、重合……,客观形态与精神形式的同构,正是所谓“相由心生”。
此时的钱伟长先生看着红泥的“钱伟长”,若有所思,提笔写下“形神共存”四个字。作为长期在民主党派担任领导工作的钱老,所题写的词,与众不同。“形神共存”,不但强调神,还强调形,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形,何来神?费孝通先生曾为我题写“由象及神”,费老作为人文学者强调神,更偏重传统文化的形神关系,而钱老作为科学家则强调形神的共存,主客观的统一。
我搀扶着钱老走出工作室,钱老意味深长地说:“这个房子外面看起来小,里面却很深”!
为父亲铜像揭幕
2003年,时值无锡梅村中学九十周年校庆,我应邀为钱声一、钱穆、孙起孟塑像,并定于学校校庆之日举行揭幕仪式。孙起孟先生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钱声一是乡村教育家,对家乡贡献卓著;钱穆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雕像塑就了,钱伟长先生专程赶来,为雕像揭幕,我也静心等待钱老来检阅这三尊作品。
钱声一先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乡村教育家,取名挚,乃是一鸣惊人之寓意,他是钱穆之长兄,是钱伟长先生的父亲,也是江苏省梅村县四高创始人之一,该校的历任校长,在家乡极富声望。惜病逝于1928年,年仅40岁。钱伟长由叔父钱穆教养成人。钱穆在台北去世后,台湾当局禁止钱伟长入境,钱伟长怀着对叔父的怀念和感恩之情写了挽联:“生我者父母,幼吾者贤叔,旧事数从头,感念深恩宁有尽;于公为老师,在家为尊长,今朝俱往矣,缅怀遗范不胜悲”。令人唏嘘感叹。
钱伟长先生的父亲钱声一先生的雕像,是我根据当时一张很模糊的照片而创作的,我立意表现这位乡村教育家儒雅虔诚的品格和情怀,他高高的额头,显出天生的灵慧和聪颖,为人少年老成,有担当,有情怀。我力图以概括简洁的创作手法,塑造人物单纯的面庞,以此映照一位乡村教育者高洁的灵魂。
梅村中学校庆这一天,气氛格外隆重,根据安排,来到现场的嘉宾,分别为不同的雕像揭幕,钱伟长先生被邀请安排为钱穆先生雕像揭幕。当三尊雕像同时揭幕时,全场一片热烈的掌声。钱老看到父亲钱声一的雕像时,表情有些复杂,虽然还保持着笑容,但是目光盯着雕像,神情有些激动,眼睛微微湿润。他转过身来,问在场的主持人说:“我能不能为我爸爸的雕像揭一次幕?”表情的天真,好似一位幼童向老师提要求。他以期待的目光静心等待着答复。此时,这位返老还童的赤子,他的纯粹,立刻博得大家赞许的掌声。于是现场的工作人员将揭下来的幕布又重新盖上,钱老一个人缓缓走上前,轻轻拉开帷幕……钱伟长先生立在钱声一像与钱穆像中间,这可是一张中国乡村教育、历史人文、科学兴国的同框照啊。
我看到此时的钱伟长先生,在阵阵掌声中含着泪花……
永立人杰苑
在梅村中学雕像揭幕之后,时任无锡市人大主任的郁家树先生找到我,倡议在太湖鼋头渚建立无锡人杰苑,并希望我为无锡古今有影响的历史人物造像。郁家树先生很有学问,严谨而认真,抱有情怀,当时设定所选被塑人物皆为古代先贤或当代已故的在中外有影响力的人物。在经过专家和史家的论证和遴选后,共选取了31位历史人物,我一一为之塑像。当然,在创作的过程中,无数次经历由表及里的精神洗礼,塑他们的同时,他们也在塑造着我。
2010年7月,钱伟长先生去世后,经一致倡议,在无锡人杰苑为钱老立像!我再次应邀为钱老塑像。
钱先生身穿短袖,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钱老时的印象。和钱老交谈,听他讲话的情景历历在目,仿佛如昨。钱先生的特点就是微笑,我每次见到他,都是微笑着的。一位满腹诗书的科学大师,一位谦谦君子,一位诲人不倦的师长,以丰富的人生和卓越的贡献立德、立功、立言,这“立”着的形象,由此定格!
为谒天地间的这些人杰,我常常去无锡人杰苑,朝霞升起时,走进园中;余晖夕照时,步出园子。每每离开,皆依依不舍,追慕先贤,心向往之。
人杰苑中立有礼让天下德行大化的吴泰伯,笔底氤氲六朝烟云的顾恺之,品性高洁孤傲不羁的倪云林;这方水土还立有推进民族商业的乡贤荣德生、荣宗敬、荣毅仁,复兴中国美术、迥立向苍苍的徐悲鸿,传承民族音乐的刘天华、阿炳;更有钱老的叔叔——国学大师钱穆,正静静端坐于湖边沉思;还有“文化昆仑”之誉的钱钟书,以及他同时代的科学家周培源……
钱伟长先生铜像立于其间,滔滔湖水,微微春山,千载芳名。他对着那昼夜不息的太湖之波永恒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