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艺术进中考 导向全面发展-LMLPHP

昨晚,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公布后,在沪上教育界引发了热烈反响。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改变既有的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育意味着什么?又会对青少年的学习与成长带来什么积极的影响?

升学率非绿色指标

在坊间,往往把中小学分成三六九等,有些学校还被轻蔑地称为“菜场小学”,如此评价的依据就是所谓的升学率。因此,中央出台的《总体方案》开宗明义,要求“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总体方案》还特别提出,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公布升学率会导致更多家长陷入更加的焦虑状态,反过来又引偏学校的办学方向。要知道,升学率不是衡量办学质量的全部指标。”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系主任王健说,升学率注重的是结果评价,也是一种绝对评价、单一评价,只是偏向于认知维度的考量,因此,这种评价指标不是绿色的,不是全面的,更不是个性化的。过分强调升学率,只会导致学校追求的教育目标失之完整,培养的也只是“考试机器”。所以,《总体方案》提出了要“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这对于端正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都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答案”扼制创新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人民教育家于漪看来,“育分不育人”的顽疾不打破,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就不可能真正落实。此次中央在《总体方案》中提出要“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加快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

增加试题的开放性,首当其冲的变革就是“答案”不再具有唯一性与标准性。浦东中学校长倪瑞明说,倡导编制开放性试题,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的人,而不是唯书本、唯“标准答案”的死读书的人。为什么说我们是科技大国却不是科技强国?为什么说我们培养了那么多的科学家,但世界顶尖的科技领军人才却极少?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培养的人才创新力还不强,创新意识与世界一流大师还有不小的距离。如果从小到大都是用“机械刷题”的教学方式,用一个“标准答案”扼制学生活跃的思维,还怎么指望培养出来的人有更强的创新能力?

探索艺术纳入中考

《总体方案》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提出了明确的评价要求,尤其是提出“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

音乐、美术会不会像体育那样,将来也进入中考呢?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上海田园高级中学陆振权说,体育进中考已经多年了,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让学生更自觉地参加日常的强身健体活动。同样,将来的中考可以考考学生唱一首歌,或表演一种乐器,或画一幅画,不在于分数多少,而必须是注重平时对艺术学习的态度和情感投入。以美术为例,培养的是形象思维,擅长画画的人一般头脑里不会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创意性更强,个性化更突出。今后,对学生的综合评价里怎么能少得了艺术修养与艺术特长呢?

首席记者 王蔚

10-14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