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应时代共情,“2020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特别纳入抗疫题材征集-LMLPHP

图说:第二届孵化计划投稿作品达147部 官方图

作为“演艺大世界——2020上海国际音乐剧节”的重要活动板块,“2020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目前已完成对本届147部投稿作品的集中审稿与评定工作。6部华语原创音乐剧作品正式入围第一轮孵化阶段,其中包括一部记录疫情之时真情真爱的特别投稿作品。

首辟抗疫专题

突袭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生活的固有轨迹,也促使人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作为公共文化艺术中心的上汽•上海文化广场,2月22日发布了“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特别征集”,鼓励创作者讲述疫情期间的真实故事,铭记具有时代烙印的爱与温情。短短一个月内,平台共收到52部抗疫主题的投稿作品,数量占到本届投稿总数的35%。

从疫情类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的作品名为《两个人的城》,该作品由编剧赵潋、2019孵化计划入围作品《生死签》作曲陈祺丰、青年创作者董诗云担任核心主创。故事讲述了一位上海护士在支援抗疫一线期间,与一位武汉司机间意料之外的情感历程。作品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剖析,当疫情让人们看到生命的脆弱,亦使人们学会相知相守。已经创作了不少话剧作品的赵潋表示,音乐剧创作并非是她擅长的领域,她想去尝试做一件没有做过的事情,也希望能以更加专注和纯粹的心态来讲述疫情故事。平台将在本年度针对该作品持续投入孵化资源,一路协助《两个人的城》成长为一部完整的作品。

呼应时代共情,“2020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特别纳入抗疫题材征集-LMLPHP

图说:疫情特别征集作品《两个人的城》 官方图

作品天马行空

本届投稿创作者分布于全国各地和各个行业,他们的年龄分布在“50

后”到“00

后”不等。本届孵化导师之一、编剧、作曲樊冲评价,2020年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是天马行空的一年。孵化导师之一刘亮佐也表达了他的感动:“在这些投稿的音乐和文字中,我都能感受到创作者们内心的挣扎,或者他们努力的过程。”

纵观另外5部普通类作品,其题材高度类型化,题材涵盖代际关系、青春成长、自我价值实现等生命体验,表现出强烈的当代特征。《我听到了》结合生命与奇幻主题,讲述了两个生命临近终点的少年之间,一段治愈人心的残酷而浪漫的青春物语。《电台的最后一夜》揭开一个女孩同三位挚友过往的记忆与秘密,发出关于如何面对爱与真我的诘问。《你在哪里?》改编自作者亲历的真实事件,通过讲述与母亲之间心照不宣的伤痛,探索亲子关系中的责任与包容。《无法访问》设定在一间密室里,四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在无法逃离的困境里不断讨论与抉择,展现出网络暴力带来的伤害。《南墙计划》聚焦一个追求音乐梦想的叛逆少年,不愿意去曲校学习继承父亲的衣钵,经历了一番激烈的冲突,少年最终与自己、与父母达成了和解。

呼应时代共情,“2020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特别纳入抗疫题材征集-LMLPHP

图说:作品《电台的最后一夜》 官方图

紧跟产业趋势

从目前“孵化计划”的运行状态来看,平台力量与各方资源都在尝试尽可能缩短作品与市场之间的距离。“音乐剧这个行当是一个团体项目,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成事的。” 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孵化计划”发起人费元洪解释道。

孵化计划把一个作品所需的三方组织在了一起——投稿者是创作方,文化广场是平台方,扮演着作品孵化、版权代理、品牌宣传等多重角色,另外还有制作方。三方聚在一起,贡献出自己最擅长的一部分,相互借力,相互成就,最终这个原创孵化机制才得以有效运转,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创意与作品。

至此,本届孵化计划已形成10人专家团队,邀请了作曲、编剧、演员、导演、制片人、音乐戏剧评论人等分别担任评审和导师。“2020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已陆续完成6部入围作品主创与孵化导师、扶植基金的分配与对接,即日起正式进入第一轮孵化阶段,并计划于8月进行公开的剧本朗读与音乐工作坊。届时,更具发展空间的作品将进入下一阶段的孵化和工作坊演出版本的制作。

05-12 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