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生建说,自己像重新活了一次。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西台村地处荒漠戈壁,村民马生建潦倒半生。这几年,村里发展起了光伏产业,马生建拿到了分红,还在产业园找到了工作。

“每月能挣3000多元,去年娶上了媳妇。”马生建一脸幸福。

马生建终于与贫困挥手告别了。很快,中国也将彻底告别绝对贫困。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9月22日,美国彭博新闻社发文称,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后,中国发展将迎来又一座里程碑。

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回望脱贫攻坚路,全世界见证了中国的一座又一座里程碑。

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960多万贫困人口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

这几天,望着进入采收期的辣椒,罗靖脸上总是露出笑容。

从前,罗靖住在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玉龙镇田坝村,村里土地贫瘠,种庄稼收成很低。“一年到头就是瞎忙活。”罗靖说。

2017年,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罗靖搬出土坯房,搬进了县城。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在县里支持下,搬迁群众成立了合作社,发展蔬菜产业,经营起了蔬菜基地。今年第一茬蔬菜,罗靖就卖了9万元。

一张张笑脸背后是一个个忙碌的身影。

张海是四川省就业服务管理局选派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罗家坪乡的脱贫攻坚专职副书记。3年间,他翻山越岭,走烂了8双鞋。

雨季,山路塌方;旱季,乡里停水;冬季,冰雪断道……在山里1000多个日日夜夜,张海对这些早已适应。他常年爬坡上坎、走村入户,困了,席地而坐眯一会儿,饿了,扒拉几口干粮。

张海找到的突破口是就业扶贫。通过开展技能培训,让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2018年,全乡249户贫困户1412人实现脱贫。”张海说。

张海说,自己是二百九十万分之一。近年来,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

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一系列扶贫举措激发出群众内生动力,“要我富”变成了“我要富”。

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音德尔镇小城子村村民梁立富,曾是成天喝酒度日的“懒汉”。2018年,在扶贫干部的开导下,梁立富开始尝试养牛,日子渐渐富裕了起来。之后,梁立富就完全变了。“现在他可勤快了,总能见他在牛舍里打扫卫生。”说起梁立富的转变,村民竖起了大拇指。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2/3以上靠外出务工和发展产业脱贫,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上升,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

如今,脱贫攻坚走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截至2019年底,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这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今年1月,国务院扶贫办挂牌督战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近日,督战阶段性成果公布:截至7月底,52个挂牌督战县解决了15.6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保障方面的问题……

经过不懈奋战,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与继续攻坚同样重要的是防止返贫。

2019年,河北省魏县魏城镇梁河下村村民蒿书岭被查出患有胃癌,住院治疗进行了胃部切除手术。13万多元的费用,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面临返贫风险。

危难之际,魏县防返贫机制帮了大忙。前段时间,蒿书岭收到一笔钱——15498元的“防贫保险救助金”。他没想到在享受医保费用报销后,还能拿到救助金,“有了这笔钱,俺家就不会再戴上贫困户的帽子了”。

2017年10月,魏县与保险公司达成协议,在全国率先推出“精准防贫保险”。县财政拿出400万元作为防贫保险金,按每人每年50元保费标准为全县10%左右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购买保险,防止因病、因学、因灾致贫返贫。

“十三五”时期,全国返贫人数逐年下降。为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国务院扶贫办建立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10-17 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