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全程管理离不开精准诊断-LMLPHP

每年10月是乳腺癌防治公益活动宣传月。人们对乳腺癌的认知不断提升,从事乳腺癌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正向着乳腺癌全程管理的模式努力前行。筛查、确诊、分型、术式、病理、复查、转归,从始至终,全程管理的每个诊治环节都少不了精准诊断的身影。

乳腺癌外科治疗之“左膀右臂”

精准诊断对于乳腺癌全程管理的作用举足轻重,各项技术手段融汇贯通,疾病全程管理才能上升到更成熟、更卓越的水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吴炅教授指出,乳腺癌早已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不同类型的疾病构成的组合,需要分类、分期、分型治疗,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发展个体化治疗。精准诊断及其创新技术为治疗的每一步指明方向。乳腺癌常见检查手段包括乳腺超声、乳腺钼靶X线摄影、超声引导的穿刺活检、磁共振乳腺成像、PET/CT等,贯穿疾病的早期发现、影像诊断、穿刺病理检查、分子分型、介入诊治、疗效评估、复查随访等在内的疾病全周期。

手术前3D影像采集对乳腺癌患者同样适用。全乳切除联合乳房重建的患者术前借助影像工具,可以选择适合的假体并且预估术后效果。手术定位更离不开影像学。需要进行新辅助化疗再手术的患者通过核磁共振检查,了解残余肿瘤的大小及其退缩的模式,帮助医生确定是否适合保乳,以及安全的切缘距离。核磁共振检查引入动态增强参数后,还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状况。

从组织学层面发展到分子层面,乳腺癌病理诊断迈入更为精准的阶段,通过基因测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判别肿瘤内某一个驱动基因扩增或表达的程度,从而提示肿瘤是否对靶向治疗药物敏感,同时提示疾病的预后。

循环肿瘤细胞(CTC)和肿瘤治疗性疫苗,是精准诊断领域被寄予厚望的两个新生事物,前者如果在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血液里就已检测到,往往提示预后差。后者根据患者自身携带的突变基因进行个性化定制,虽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为时尚早,但不可否认肿瘤治疗性疫苗代表了未来的医学科研方向。

影像学技术进步为精准诊断导航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放射科主任汪登斌介绍,影像学检查是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关键。各种检查手段要分门别类加以选择,同时结合多种影像学技术手段合理应用,比如乳腺钼靶检查更适用于含有钙化的乳腺癌病灶;超声筛查无钙化、仅有小结节的乳腺更为理想。

众所周知,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是目前诊断乳腺疾病的首选和最简便、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测手段,特别是对于大乳房和脂肪型乳房。而乳腺密度是限制常规钼靶敏感度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乳腺X线断层摄影能够克服传统二维乳腺钼靶因组织重叠而影响病变观察的问题,尤其适用于致密型乳腺的检查。乳腺X线断层摄影是乳腺钼靶检查的重要补充,是乳腺X线技术进展的成果。

从乳腺癌的预防、诊断、治疗,到复查、随访,每个阶段都会用到精准诊断技术、手段和方法,汇聚着病理科、肿瘤科、乳腺外科、放射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多学科医护人员的智慧、医术和才干,乳腺癌全程管理模式最终将造福每一位患者。

10-18 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