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抖音”“玩快手”“看头条”……现在不少的APP一味迎合受众的阅读偏好,通过算法定向推送,让用户尤其是鉴别力、自控力不强的孩子越“玩”越“偏”。

新民快评丨突破“信息茧房”的关键何在-LMLPHP

图片来源:东方IC

算法本身只是一串代码,它既不会主动思考,也无法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但是算法的存在,特别是其推荐的信息却是有明显偏好的。对于涉世不深的孩子来说,算法这种投其所好的推送方式,不仅屏蔽掉多样化的信息,更使得孩子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单一,只关注自己选择的内容、使自己感到安慰和愉悦的信息,如同置身于蚕茧般作茧自缚,也就是业内所称的“信息茧房”。

在新技术的驱动下,“茧房”效应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不是”“对不对”问题,但是沉迷于“茧房”之中,必然会降低青少年的创造力。要让孩子们走出“茧房”的束缚,首先需要资讯平台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在算法的设计上,不是一味讨好用户,而是要引导受众提高素养,优化算法中变量,把主流、积极、向上的内容传递给孩子们。

以算法为驱动力的传播方式,让机器越来越像人,而人越来越像机器。比如一个喜欢偶像的青少年,每天都在浏览着自己偶像的消息,不用多久他就会发现,在他手机的APP所推送的信息都是这位偶像的。孩子们的自控能力本来就比较差,一旦有如此便捷的渠道来获得各种信息,无疑会使其不愿意获取其他的信息,放弃他的主观能动性。不少的推荐算法以流量为导向,为了追求流量,一些平台就发布大量的低俗、不健康的信息,那么无论怎样优化内容分发算法,都将无法避免“信息茧房”的形成。

“信息茧房”要突破其实也很容易,只要使用者的爱好改变了,“茧房”马上就会消失。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家长、平台等各个方面都要形成合力,在孩子们使用的APP中,控制泛娱乐化、低俗化信息,家长主动参与帮助孩子进行内容分类,从技术、人文多个角度去引导算法,真正让孩子们“破茧而出”。

方翔/文

10-21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