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6岁的我参加了八路军,不久开始学习电台,之后随中共中央机关赴西柏坡,担任电台通讯工作。

1952年,我23岁,时任军委情报部工作人员。当时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已到关键阶段,中国政府与朝鲜政府达成协议:要在我驻朝使馆内设立专用电台,当时李克农部长决定派我去担任电台队长。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中的电波-LMLPHP

1952年6月的一天,我和外交部机要人员一起离开北京。火车抵达沈阳后,由于当时的沈(阳)——丹(东)铁路尚属苏联管辖,必须经苏方签字换火车抵丹东。到达丹东后又换乘志愿军的汽车,跨过了鸭绿江。到领事馆后,早有我使馆人员来车接应。汽车向平壤方向驶去,天色向晚,只见公路上空挂满了一串串电灯泡般的照明弹,司机喊了一声“我们冲过去!”车刚过去,耳边就听到后面传来轰炸机的嗡嗡声,以及不久后炸弹的爆裂轰鸣。

一路惊险抵达使馆,电台二十多人立即开展工作。我们的工作时时刻刻都像紧绷的弦,要求每一次都一丝不苟地完成收发工作,但整个队二十多人团结一致,精益求精,并时时要应对多种突发事件,我们仍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队员中不少人为归侨,工作能力较强。

我们刚开始工作不久,收讯台即遭美机轰炸,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房屋全被炸塌,人员生命也深受威胁。所幸发电机、电台设备无甚大碍。之后收讯台移至志愿军特别打造的防空山洞边,加盖临时房屋,工作时屡遭敌机来袭,人员与精密仪器立即转移到边上的防空洞内。发讯台移到离收讯台几公里之遥的山沟另一端,此处较平坦,只能挖一大坑,上造一掩蔽体,并利用了旁边的二间平房。由于我们的工作不分昼旦晨昏,生活完全没规律,头顶更是时时有被轰炸的威胁,但同志们都十分乐观。犹记当时收讯台处的山上,到处长满了栗树,秋天来临,满山栗子滚落,轮休时将之捡起收集,饿时烤熟了充饥,香甜滋味记忆犹新。而发讯台地处的山坡上到处是梨树。发讯台目标大,更易遭炸,比较危险,平时我常在此值班。53年春的一天,正当梨花开遍了山崖,突然敌机一阵狂轰滥炸,只见火光四溅,刹那间架空线路全被炸毁,满目花海化为火海,我们马上重新铺设电缆,及时恢复了通讯……此情此景,历历在目,刻骨铭心。

1953年夏天停战后,我们与使馆人员一起迁到平壤市区,1956年电台由志愿军司令部接管。同年夏天,我奉调回国,结束了我的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经历。

朝鲜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朝鲜人民勤劳、勇敢,爱清洁,讲礼貌,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我更因自己有幸为伟大的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略尽绵力而骄傲!

10-24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