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以“GCP 平台赋能生物医药研发”为主题的上海市药学会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2020年会暨第12届国际精神药物临床研究论坛在上海举行。与会专家们达成共识,要整合创新资源,建设国家级新药研发的公共平台,形成对药物研发、临床研究、产业管理、市场运营等方面紧密合作的“创新链”,全面助力上海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图说:第12届国际精神药物临床研究论坛在上海举行 采访对象供图
上海市药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陈红专教授指出,国家对生命健康日益重视,接连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创新和推进改革,上海市药学会驻守于生物医药重镇,已经集聚了充足的多元人才,正是发力奋进的时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顾金辉副司长强调,希望各家机构能够认真落实和完成各项目的管理要求,GCP是医院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不仅是对医药产品的的评价,也是对研究者整体能力的评价。国家、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正在研究和推出更优的政策,相信会给生物医药研发带来更多的希望。
据悉,2008年国家设立“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以来,上海多家医院承担创新药物研究技术平台(简称 GCP 平台)建设,从人才、科技、产业、项目、资本等方面开展多方位的创新融合发展,共享科技成果。全国 35 家医院首批冠名“药物临床评价示范平台”中,北京 15 家,上海 10 家,其余 10 家。因此,本次年会将主题定为“GCP平台赋能生物医药研发”,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助力行业持续进步。接下来还将积极打造药品创新服务基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等功能性平台和行业组织,为生物医药产业的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按下“快捷键”。
GCP平台所在的医疗机构是生物医药研发的重要策源地和主战场。患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在这里呈现,有希望的治疗灵感和思路在这里诞生,多种药物和医疗器械的临床研发在这里开展,成功上市的产品在这里首先被推广使用。因此临床研究特别要强调在保护受试者基础上的领先、优质和高效。
“GCP是一个规范,一个重要的研究质量体系。”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衣承东强调,同时,这个体系不仅在医药研究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医院管理方面也是更完善、更精准的理念植入。上海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已将生物医药列入支柱产业。把GCP理念融入药物研发中,必将对新药创制的流程、原则、质控等体系有强大的推进。
2019 年底,上海市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强化产学研联动,实现相互带动、相互支撑、协同发展。其主要任务就是: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促进临床研究资源共享与合作、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参与临床研究、加快临床研究重点领域突破、推进生物治疗技术和重大创新产品临床应用。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发达,创新要素富足,国际化程度高,生物医药经济产量占全国7.4%,创新药占全国1/4,是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也是强化高端产业和科技创新引领功能的主要抓手。可以说,上海在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0个GCP示范平台正是上海在多个专业的医疗实践和临床研究领域优势的延伸和承载。专家们也指出,在全球生物医药创新格局中,我国仍处于从仿制向自主研发转型的阶段,科技资源相对分散,创新实力有待提升,临床资源优势需要对创制新药给予更有力的支撑。这就需要“产、学、研、医”各产业链深度合作,结成长期战略合作的伙伴关系。
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李华芳教授表示,生物医药产业的长足发展一定要做好“源头创新”和“末端产业化”这两步,医疗机构和研发企业的脑力风暴一定会碰撞出更亮的“火花”,这必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支撑上海科创中心生物医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探索GCP平台融入生物医药研发的新模式,并可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的“先行战团”。
通讯员 沈一峰 乔颖 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