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来了一群外乡人 交大“阿鹏”帮扶洱源留下带不走的好队伍-LMLPHP

图说:《彩云之交》微电影 来源/截图 

这是一所大学与一片土地的故事。8年前,彩云之南来了一群“外乡人”,他们很喜欢“教别人”,教的东西很难,刚开始似乎把大家的生活“搞得很复杂”……但后来,一切悄然发生变化——乡村学校的课堂变了,贫困的孩子也有人助学;好医生走村访户,义诊接连,还培养了带不走的医疗队;大学里的骨干当县长,一头扎进种植地,让这里结出的硕果远销全国……

上海交大自2012年起定点帮扶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这些年从上海到云南,一批批从交大校园里走出来的师生走进这片热土,与洱源人民携手共战脱贫攻坚。2年前洱源县实现脱贫摘帽,但“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聚焦农业、教育、生态、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一系列帮扶还没有结束。根据对口帮扶洱源县的真实事迹和原型人物,上海交通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统筹摄制了微电影《彩云之交》,讲述着大山里的斑斓故事。

交大“阿鹏”扶贫更扶智

8年,足以发生很多事,甚至是改变命运的事。杨燕在高中时就认识了很多来自上海交大支教团的大哥哥大姐姐,在他们的帮助指导下,2015年她以高考成绩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被上海交大药学院录取。正是这一年开始,洱源县的高考录取率明显提升。2019,杨燕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她主动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研究生支教团,她承担了5个班的生物教学,疫情期网上教学授课不辍。当年贫困县被支教的小姑娘,在另一个贫困县支教扶贫,要将这份自强与初心传承。

洱源一中的音乐教师李爱玲,到上海交大附中跟班学习,为了做好白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又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一年。回到洱源后,她组织当地民间艺人整理了一批白族传统音乐乐谱,主动宣传和推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这一切都是交大阿鹏的功劳,上海交大在洱源县的挂职干部们被当地乡亲亲切地唤作交大阿鹏(云南语,男性为阿鹏,女性为金花),感谢他们造福洱源。教育阿鹏——数学科学学院的吕忆松老师是第一个到洱源挂职服务的上海交大教师。在他的提议下,学校实施“10+20+50+100”培训计划,每年安排10名以上中小学校长、20名以上骨干教师和50名以上青年教师分批到上海接受培训,100名以上教师通过远程教学、送教上门等形式接受专门指导,目前已累计培训教师1900余人次。此外,交大每年还派研究生支教团队前往洱源县当地学校进行支教,至今为止,共安排8届65名研究生志愿者接力前往洱源支教。挂职干部们还积极引进各类公益资源,资助了40名在高海拔地区、艰苦教学点长期执教的困难乡村教师,在洱源捐资设立2个远程教室,捐赠了无数物资。

彩云之南来了一群外乡人 交大“阿鹏”帮扶洱源留下带不走的好队伍-LMLPHP

图说: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专业骨干教师、洱源县挂职副县长许文平(右一)入住洱源的第一个月,就走访了洱源的6镇3乡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真要变成金和银,转化并不容易。大学里的知识储备和科学技术为当地环境保护、产业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支持。上海交大自2003年起开展洱海水生态保护科学研究,以孔海南、王欣泽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团队多年如一日攻关洱海水污染治理,先后有师生1000余人次驻守大理等地,十年里团队在永安江中游参与建设了包括大树营湿地、永安湿地、邓北桥湿地、腾龙湿地和团山湿地等总占地面积近万余亩的湿地修复工程,并先后在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深度处理、入湖河流的水质改善、山地城市的雨水综合利用以及湖湾的水质改善等多方面进行的研究工作,形成专利技术数十项,成果还曾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专业骨干教师、洱源县挂职副县长许文平入住洱源的第一个月,就走访了洱源的6镇3乡,完成了洱源种植业调研报告。他敏锐发现当地灯草湾苹果具有典型的高原特色与小气候,促成了产业扶贫基地的成立。今年7月,为当地苹果生产基地获得近100万元销售订单。此外,按照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许文平充分利用个人和学校资源,募捐2万株树头菜树苗和1千多株水果苗木,包含43个品种,支持洱源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正是因为募集树种的事情,他被交大同事调侃成洱源的“万树县长”。上海交大针对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在农业、生物、环境等领域科技和人才优势,通过在洱源的挂职干部,发挥挂职干部专业特长,探索和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的可能性。

彩云之南来了一群外乡人 交大“阿鹏”帮扶洱源留下带不走的好队伍-LMLPHP

图说:上海交大脱贫攻坚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远程连线洱源 来源/记者 易蓉 摄

帮一把,留下带不走的好队伍

洱源县茈碧湖镇丰源村的小锋(化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同时患有唐氏综合征,治疗和护理难度极大,因家庭贫困、病情复杂,未得到及时救治。在上海交大“心”基金的支持下,交大医疗医护员工全力以赴,小锋获得新生。这是上海交大医疗帮扶中的一个故事。上海交大、交大医学院持续派遣医疗团赴云南等地县级医院开展帮扶活动,附属瑞金、仁济、新华、九院、一院、六院、儿中心、胸科等三级甲等医院均先后派出医疗队赴云南对口支援云南省县级医院工作;先后派出23批71名优秀青年志愿者参加由团市委与市文明组织的“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计划”;近年来组织多批次医疗管理专家赴云南省开展医疗服务与人才队伍建设活动,为西部地区医疗事业培育医疗人才队伍、输送医疗资源。

帮一把扶一次很容易,但真正要帮助当地获得内生发展能力,需要培养建立带不走的好队伍。通过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等机构的带动作用,为当地培训生态环保技术人才近3000人次,建成了一支高水平技术队伍;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连续10年对口支援云南省祥云县人民医院建设,为当地医务人员来沪培训近1000人次,推动新建学科1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从0发展到12个,完成从二级乙等医院向三级综合医院的跨越式发展,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除了帮钱帮物,也要帮忙建个好支部。”组工干部出身的田罗银利用学校专项党费,指导完成村委会院落改造和党建文化墙建设,并定期给村干部讲授党课,营造出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

10-25 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