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艺评|评越歌剧《山海情深》:不写爱情,一样好看-LMLPHP

图说:《山海情深》剧照 官方图

日前,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杨小青导演的越剧《山海情深》,由上海越剧院三个团160人共同演绎。这是一出富有民族风情的现代越歌剧。苗族服饰和歌舞的加入,满台芳菲、美不胜收,好看好听。

《山海情深》的剧名富有深意。代表贵州的“山”和代表上海的“海”之间的地域之情,有父女之情、婆媳之情、姐妹之情、母子之情,也有那些深藏在大山中的留守女子、老人、孩子盼望团聚之情。戏中虽没有传统越剧擅长表现的爱情故事,但“情深”二字,寓意说不尽。

导演杨小青认为,越剧不能再沉溺于才子佳人的时代,要在保留抒情、唯美与浪漫的同时增强剧种的力量感。杨小青的想法是可贵的。不写爱情故事的越歌剧,一样好看动人。开场的前奏,一边是钢琴的演奏,琴声来自上海;一边是芦笙的吹奏,悠扬出自苗寨。这两组音乐的互动、对话,象征着上海与贵州两地的风情和文化的差异;也预示着交流和融合。欢闹的苗族新米节庆典,斑斓的民族服饰和数十人集体歌舞的大场面,开启了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作为一部反映当今中国扶贫题材的大型舞台作品,《山海情深》讲述的是上海对口扶贫贵州山区的故事。但是,本剧不同于其他同类题材的作品之处,在于探讨扶贫工作和生活的新起点。编剧李莉、章楚吟说,在赴贵州、云南采风途中,她们不止一次听到一句话:“组织壮劳力出门打工是最快的脱贫方法。如今大家都脱贫了,村里却没人了。”村里没人了,引出了种种社会问题。《山海情深》直面空巢现象,提出就地取材、“居家打工”、同心协力建设美丽新农村,这是本剧思想的制高点,也是全剧闪光之处。

二度创作为这台戏加了许多分。出色的袁派表演艺术家方亚芬在剧中饰演竹编能手应花,是她饰演的“第四嫂”。前三嫂祥林嫂、玉卿嫂和文嫂,都是旧社会里的苦命女人,结尾都是含恨离开人世。这一回,她饰演了苗嫂,是一位能干贤惠的致富带头人,心灵手巧,刚柔相济,在戏里还要跳大段的苗族舞蹈,肢体动作的幅度大、力量感和节奏感很强,有别于她以前演的悲剧女性形象。方亚芬出色地完成了新的挑战,举止装束,都是一个活脱脱的苗家女儿、姐妹们的主心骨,具有别样的风采。

声腔曲调是剧种的主要特质,也是戏曲创造人物的重要元素。虽然融入了不少民歌和现代音乐,导演杨小青和作曲陈钧毕竟是越剧行家,非常注重运用观众喜爱的流派唱腔唱段来塑造人物、抒发情感。应花、蒋大海和龙阿婆的几段唱,都很出彩。方亚芬纯正的袁派唱腔,委婉细腻、深沉含蓄、质朴无华、韵味醇厚。许杰饰演上海扶贫干部、副县长蒋大海。许杰原唱陆派,这次改唱范派,因为范派更善于表演人物豪迈踏实的性格,蔡燕饰演龙阿婆,她从轿子里走出唱的那段张派并兼容其他流派的唱腔,刚劲挺拔,高亢激越。蒋蔚(樊婷婷饰演)唱的是金派,婉转明丽,自然流畅。一出戏里展示了多种流派,使这出戏仍然姓“越”。

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说:“我们要挑战和改变大家以往对越剧的一些原有想法,改变越剧舞台上原来固有的一些手段,我们希望能在新时代既满足老观众,又吸引新粉丝。”美的创造总是以美的被接受为目的的,观众的掌声是最有权威的终审裁判官。在观众席上,有一位女士一边流泪,一边鼓掌。她就是受到特别邀请的上海援黔干部家属。整剧的结尾是欢快的。苗女们身穿蒋蔚设计、她们自己编织的竹编服装来到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走秀,时尚的样式同具有中国特色的龙凤、古城楼、东方明珠等造型巧妙地融合在服装之中,成为这部剧有别于传统越剧靓丽的一笔。

脱贫正在进行时,这出戏也在进行时。《山海情深》还有不少可以打磨的空间。作为一部男女合演的现代越剧,男角的唱腔似应加强。如蒋大海内心有伤痛、歉疚和沉重,在和女儿重逢的一场戏中,建议给他增加大段唱腔,一抒胸臆,使人物更加血肉丰满。剧中几处父女、婆媳矛盾的制造,似有些牵强;蒋蔚对父亲的误解和批判,分寸也有点过头。但瑕不掩瑜。总的来说,《山海情深》已具备了优秀的现代越歌剧的美学品相,相信可以进一步提升。

10-25 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