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艺评|疫情对艺术品市场影响多大,从三件拍品说起-LMLPHP

图说: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正在进行中 网络图

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正在进行中,上海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上,以“全球艺场,上海时间”为主题,举办第二届活动。疫情之下,2020年的艺术品市场到底受多大影响?由于一个年度词汇“不确定性”,我们不妨分时间段来分析一下影响有多大。

今年三四月间,全球所有的春季拍卖被一再推迟举办,疫情面前,艺术需求只能被搁置。

今年6月底,纽约苏富比首次试水线上艺术品拍卖,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在中国,早在今年春节过后,上海嘉禾与艺典中国两家已经持续开始艺术品网络拍卖了。

7月11日,由多个春季拍卖会组成的香港拍卖周达到高潮。当晚,佳士得举办全球首场联合夜拍“0NE”,通过网络直播,人们像看电影一样观赏着伦敦、巴黎、纽约和香港四城市的拍场同步厮杀。

8月份,北京才开始启动艺术品夏季拍卖,而10月份,秋拍就开始了。

今年艺术品春拍、夏拍、秋拍,差不多被压缩在一个季度里进行,堪称史无前例。可以肯定的是,由于多个拍卖会和相关活动被取消,今年上半年市场几乎空白,全年市场下滑已成定局,唯一的变数,就是全年这最后几个月里,其中“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非常令人期待。

一切都在重回正轨,而网络甚至能让我们更便捷地参与到艺术品投资、消费和围观中来。有三件拍品,非常值得说一说。

今年8月中旬,周春芽早期重要作品《春天来了》拍出8625万元,创其个人拍卖成交纪录。更值得给予掌声的,是周春芽《春天来了》与曾梵志代表作《面具》之间的比较,《面具》于两天后在另一拍场以1.61亿元成交。周春芽19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在文化反思中不断寻找艺术落脚点,他几十年来不断回归中国文化母体的艺术轨迹具有时代意义。而曾梵志《面具》所代表的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一轮西方资本爆炒后,普遍进入漫漫下跌途中,如果再找不到强有力的接盘侠,将面临更加尴尬的局面。因此,《春天来了》的8000万元比《面具》的1.6亿更值得鼓掌。

第二件,是一套18本《胡适留学日记》,在10月份华艺国际首季拍卖会“亚东遗珍”专场上拍出了1.3915亿元,创中国名人手稿拍卖世界纪录。同场的陈独秀《<科学与人生观>序》十页手稿也以2147万元落槌,平均每页达到200多万元。名人手稿此前的拍卖纪录只有1000多万元,此番超10倍刷新纪录,也刷新了世人对名人手稿的认识。名人手稿集历史、文化、艺术、名人等多重价值于一身,优秀的名人手稿价值应该与优秀的艺术品等量齐观。这次“亚东遗珍”专场就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很多东西,包括早已湮没的亚东图书馆。

第三件,就是前几天以5.129亿元打破了中国古代书画拍卖世界纪录的明吴彬《十面灵璧图卷》。画家像全息记录一样,画了一块赏石的十个面。由于奇石早已消失在历史尘埃之中,于是画就成了孤品,留存了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最奇特的是画卷的核心人物、奇石的拥有者米万钟。米万钟请来吴彬为奇石留影,他自己为十面灵璧题诗十首之外,还不远千里请到董其昌等多位同代文化名人为之题跋。通过一块奇石,将那个时代的审美生活、文化人和文化遗产紧密联系起来,成就了一个文化公共事件。《十面灵璧图卷》饱含着历史文化信息,在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尊崇,文化自信得以激发强大的今天,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中,这样的创纪录意义尤为深远。

总体而言,疫情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正在消弭,文化含量高的拍品尤其受市场青睐,容易出彩。

10-25 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