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办事处来了三名新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谢静、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曾庆捷和管理学院副教授唐跃军。从高校来到街道办事处报到,在基层岗位蹲点开展社会实践,助力社区发展,他们的身份转型可谓不小,在高校林立的杨浦区也是首次尝试。这一新鲜事不仅是复旦大学与所在地五角场街道组建区域共治“智囊团”的成果,也是杨浦区校联动的一个缩影。几公里外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不久前已然提出2025年总产值1000亿元的远大目标,昨天举行的“区校联动促发展 共绘党建新篇章——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指导下的城市基层党建专题研讨会”又透露,杨浦区和复旦大学还将联手打造国际、实用、人文、综合一体化布局的“复旦国际人文社区”,让杨浦的区校联动在“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指导下,结出新的硕果。
图说:会议现场 孙云/摄
杨浦坐拥全市高校数量最多的资源禀赋,充分利用这一“智力”优势,不仅在产业上形成了全国著名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集聚3000余家设计企业、3万余名从业人员,实现年总产值460亿元,更在党建联建的指导下,破除校园与社区之间的壁垒,围绕更多高校,实现校区治理与社区治理的深度嵌入、充分协同,推动形成“城市的大学、大学的城市”。
以复旦大学和五角场街道为例,近年来,双方运行社区共建项目逾25个,参与的师生数以千计。仅在过去三年中,五角场街道和复旦大学就以每年一个的速度,先后联合建立三个基地:复旦-五角场党建理论研究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基地和复旦-五角场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基地。
五角场还诞生了大学与社区共建共融的一个典型案例——全市首条“拉杆箱专用道”。为了便于师生每年寒暑假拖着拉杆箱往返于校园和轨交站,三年前,杨浦区建管委按照师生建议,修缮坑洼的政通路人行道,铺设降噪、平整的灰色沥青,并漆涂显眼的白色拉杆箱标记,让拉杆箱轮子可以安静、顺滑地滚动。
三年后的今天,“复旦国际人文社区”的建设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概念中。昨天,中共杨浦区委、复旦大学党委联合主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指导下的城市基层党建专题研讨会”,杨浦区委书记谢坚钢在会上提出,将按照“开门编规划”要求,进一步优化升级高校周边的城区功能、空间形态,加快构建党建共抓、基层共管、环境共护、文商共融的共治共享治理生态,打造国际、实用、人文、综合一体化布局的国际人文社区。
会议中,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与杨浦区委党校签订区校智库共建协议,6位社区党建顾问获颁聘书。据悉,在全国范围内,由高校党委主要领导带领校专家学者赴所在城区、社区开展城市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工作尚属首次。
对于此举的初心,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深情说道:“复旦师生要行走祖国大地,先丈量杨浦社区;要建功立业新时代,先服务杨浦父老乡亲”。她表示,复旦地处杨浦,是杨浦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也将发挥学科和智力集中的优势,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社区共建共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