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的大儿子推着轮椅送她来参加活动,却让我意外地看了一出“短剧”。
张老师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平时单位退休职工活动由丈夫推轮椅,这次由大儿子推来,不用问,大家都知道大儿子又来了。
张老师夫妇都是上海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学毕业分配去了西安支援内地建设。1986年因双方父母年迈要回上海照顾被本单位引进,西安留下了两个已经工作的儿子,随同来上海的还有两个小儿子,那时才进初中。
时光流逝,一晃,儿子也退休了。大儿子是工人,家在西安,有妻子女儿外孙,平时夫妇打点零工补贴家用。每年十一月到次年三四月来上海照顾父母。儿子勤俭,包揽一切家务:买、洗、烧,陪父母看病配药等之外喜欢捣鼓家电和各种用具,修的修,调整的调整,报废的报废进行全面安检,从此,张老师老两口无所用心了。
儿子把母亲送进会议室后,退到室外,站在窗口后侧不时探视。一个多小时后,散会。他把母亲推到餐厅靠门口第一排餐桌里侧,给母亲领好一份饭菜,一张餐巾纸,放在母亲前边轻声地说:“慢慢地,我就在外面”,说罢在门外等候。母亲八十多岁了,除行走不便外其他没有明显的老态。母亲慢条斯理地用完了餐,用餐巾纸擦完嘴,他就进来了,走到母亲身旁发觉盘子里尚有一些剩饭剩菜,随手拿起盘子和筷子三口两口地吃干净,连同半小碗汤。而这位母亲自自在在地让儿子吃去,似乎习惯了。他用母亲用过的餐巾纸擦干净桌子,送回餐盘,推着母亲离开了。
这出乎意料的“短剧”的结尾,令我震惊。子女陪伴年迈的父母参加活动已是常态,但有这样的情节,几十年来还是第一次。在家里能这样做或许会有其人,但他在大庭广众面前呀。自以为能遵循传统、比他长一辈的我,确实做不到。
走出餐厅,我悄悄地尾随他们出校门。目送母子俩右拐,缓缓地走去。儿子一身灰色的旧衣裤,结实的中等个子,一步一步稳稳地推着母亲前行。初冬的阳光,暖暖的,狭小的马路静悄悄,路边躺着散落的黄叶。一切显得安谧和谐。
我望着渐行渐远的儿子的背影,想起了他父亲曾对我说过,在儿子们的青少年时代,正逢物资匮乏,他怎样想方设法“创新”食谱、弄食物的趣事,自己又怎样省吃俭用满足四个儿子的最低需求。六十年过去了,从他的背影里,似乎还能看到当年艰难地度过岁月的印记,难能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