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滨江“绿之丘”是在烟草厂仓库的框架上,再造的钢铁混凝土空间,为了使其更有暖意更温和,特意在建筑表层覆上绿植,并与周边滨江绿化融为一体,故名“绿之丘”。这里春天起,满目苍翠;时值秋日,则有“层林尽染”之意——虽有部分植物枯黄,但也有枫树这类常见的秋日植物,把这里晕染出金黄、深红、黄咖等层次。最令人惊喜的是,在“绿之丘”与黄浦江岸之间,竟然还有一大片粉紫色的植物,有着不真实的美——从远处看,仿佛是带着水分的毛笔点染、渲染出的粉黛;近看,有些粉絮状的花儿中间还有着近乎金色的细绒,感觉是画出来的,怎么会是长出来的?

新民快评|独辟蹊径,杨浦滨江的粉黛乱子草不会“乱”了-LMLPHP

图说:杨浦滨江。种楠 摄

粉黛乱子草的形状还有点像芦苇,单支细细的,成群如“粉黛色的大海”,但其终究是草,杆子很容易就被压折。于是,走着走着,就会在其中几片粉黛色的大海中,看到不规则的被碾压区域,大小和人的身形差不多。一旁则有围起来的铁栏杆,上书“请勿践踏”。梦幻瞬间跌落现实。原来,因其太美,招致热爱拍照片的阿姨妈妈躺倒在这片梦幻般的草皮上,把草杆压到几乎与地面齐平,且如此凹槽“散落”在“大海”各处、草杆倾倒的方向也各异。从远处看,草丛仿佛得了“斑秃”。有点乱了啊!

原本,这里是粉黛乱子草为前景、杨浦大桥为背景的最佳拍摄地。美不胜收——现在,成了“收割”的“收”,自然再美,也经不起人对美的恣意收割。个人是把美装进相机了,自然美则被人的行为,此起彼伏地破坏了。此时,怎能责怪植物“太美,美到人想犯错”?

我们应该自省。在杨浦滨江工作了7年,滨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亮,昨天在滨江看到了此情此景。他说:“这也许是我们服务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我们当初没有考虑过是否要给热爱拍照的人们,在草丛中留出一条小径。”他们正打算,是否可以在种植粉黛乱子草的同时,考虑“另辟蹊径”。粉黛乱子草原产于北美,确实是他们为了美化杨浦滨江而移植过来的。另一端,则是杨浦滨江的“原住民”芒草,看起来与芦苇很像——这是数百年来就一直生活在这里的植物。

美化滨江的工作人员都在自省了,追求美的人们也该自省如何不弄乱“粉黛色的大海”了吧?

朱光/文

10-28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