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期间,西部地区省份积极落实党中央有关部署,结合自身定位,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生态保护成为共识
“十三五”时期,西部地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仅成为共识,也落实在各项行动中。
“十三五”以来,青海逐渐加强补牢生态保护措施,划定保护范围。截至2019年末,全省设立1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2178万公顷,湿地面积814.36万公顷,森林面积约521万公顷。
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青海启动。2018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公布,标志着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步入建设阶段。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一项重大改革,青海制定了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全面实现了园区“一户一岗”,逾1.72万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成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有效推进日常巡护、辅助监督执法、生态监测等相关工作,构建起“点成线、网成面”的生态管护体系。
如今,在12.31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每年流出的620多亿立方米源头活水滋润着华夏大地。黄河源头千湖美景重现,120余种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繁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1种。
陕西省坚决打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场保卫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陕西加快建设。尤其是2018年,陕西以秦岭违建整治为契机,修订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修编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建设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落实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大力推进散煤和“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实施国六标准油品质量升级,2015年至2019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15%。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渭河被评为全国首届“最美家乡河”,汉江、丹江水质持续为优,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了70%的水量。
如今的西部地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实现。“十三五”期间,西部地区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大力开展精准扶贫,为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凝心聚力。
近年来,甘肃省把产业发展确定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突出发展特色产业,着力在产业精准覆盖上下功夫。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户摸底、逐村建账,开展特色产业精准帮扶,帮助每个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每个贫困村都有支柱产业,做到“户有卡、村有表、乡有册、县有簿”,真正实现贫困户、贫困村特色产业全覆盖。甘肃全省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296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7.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4.26%下降到2019年底的0.9%,2017年首次实现历史上贫困县数量净减少。贫困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19年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91.7元,较2015年增长48.6%,年均增长10.4%。
青海是高原地区、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任务更重,难度也更大。2015年全省识别贫困村1622个,有52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13.2%,贫困村占到整个行政村数的40%。
脱贫攻坚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据了解,2016年以来,青海已累计投入各类专项扶贫资金328.9亿元。2019年共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2.38亿元,较上年增长27.88%。其中,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26.39亿元,增长81.68%,增幅为历年最高。
目前,青海42个贫困县已经全部实现脱贫摘帽;1622个村已经全部出列,全省53.9万贫困人口实际减贫54万人,实现了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清零目标,贫困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万元,年均增长9.7%。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优先位置,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作用。西部地区省份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开发开放步伐,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以前这里只是一个小渔村,两边都是海水,一年也开不出几列车,只留两个人值班。”广西钦州港站站长黄光辉说,2015年钦州港东站开站,每个月仅开行几列货运列车,一年的货运量仅有几万吨。
2019年6月30日,钦州港东站一期扩能改造项目的港口作业区投产使用,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正式开通运营,装卸能力由原来的每年15万标箱跃升至每年105万标箱,装卸车能力由每天4列提升至20列以上。钦州港实现海铁、公铁联运零距离接驳转运,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运营质量实现新的飞跃。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由中国西部省份与新加坡合作打造的陆海贸易新通道,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广西、贵州、甘肃等西部省份为关键节点,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北部湾通达世界各地,运行时间比经东部地区出海大幅缩短。
西部陆海新通道有机衔接“一带一路”,是支撑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促进交通物流经济深度融合的陆海联动战略通道。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的陆海交汇门户和陆路干线的关键节点,广西正积极搭建政策沟通、物流合作、产业对接、项目落地的平台,推进广西企业与东盟国家展开国际产能合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文川介绍,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引领,广西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推动新加坡深度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哈萨克斯坦、越南、泰国等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中马钦州产业园、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等国际合作园区加快建设,通道国际产能合作快速起步;建立了西部地区12省(区、市)和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共同参与的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共建跨省运营平台。
2019年12月31日,西安咸阳机场国内结转型出口监管仓库和西安咸阳机场专用型保税仓库揭牌,标志着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保税航油业务正式启动。至此,西安成为西北首个、全国第19个开展该项业务的城市,为全省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再添新动能。
陕西省还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作用,制定建设“一带一路”实施方案、大力发展“三个经济”推动构建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意见等政策文件,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逐步构建。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教育、国际文化旅游、丝绸之路金融“五大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以来,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全面推进,金融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及人文交流持续深化,国家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作用日益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