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十三岁上初中的小年斩钉截铁对我说:我不喜欢某某某。
这么激烈吗?我微微一惊。
小年说:谁都喜欢被人羡慕,但总拿自己的事情说叨,又或者刻意说反话来体现自己的优越,就会让人头疼又无语。某某某正是如此。有一次考试,她的成绩排名是全校前十,所有人都夸赞她,她却扯着嗓子大喊:“不是吧?我考得很差呢!分数很低了。”瞬间,她周围好几个同学撇了撇嘴,默默地离开。还有一次课间,大家一起讨论喜欢的食物,当一位同学说喜欢抹茶味的哈根达斯时,她忽然插话:“哦!哈根达斯啊?我家冰箱里都堆满了。我都快吃吐了,现在这个对我毫无吸引力。”说喜欢哈根达斯的女生一脸郁闷,其他人也不接话,空气中弥漫着尴尬。她总是这样显摆,让大家无所适从,自己估计也不知道已经被厌恶……
小年最后说:我怎么才能让她改掉这个毛病呢?
她问得很认真。就像不久前,有个年轻的熟人认真地问我:我怎么觉得我在群里一发言就冷群?我觉得他们好像不太喜欢我。
我差点儿冲口而出:你的感觉没错。
熟人有个毛病,就是很自然地、全方位地炫耀自己否定别人,自然到了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
A说:我给你们推荐个薯片。
她说:你那个牌子不能吃,一只鸡养活一片厂。薯片我都从来只吃日本产的北海道三兄弟。
B说:我最近瘦了哦,我的腰围只有68了。
她说:不能光看腰围,还要看胸围,我的胸围是……
你有没有发现,和某某某一模一样?
唯一的区别是,某某某尚一无所知,而这个年轻的熟人,听见了周围的沉默,嗅见了空气里的冰。
小年问我:“那你和她说了什么?”
我什么也没说。
我也曾是个自恃高明的家伙。有人说,我当时有个口头禅:不是。
不管人家说了啥,我本能反应就是先否定他/她,再说自己的。
有时候,我说完了,人家——已经忍了半天的人家——说:这不是一个意思吗?
我又为自己辩解:不是。我是什么什么……意思。
再回想起来,我得承认背后的动因只怕是想刷存在感:我不是沉默的大多数,我有话要说;也是要刷优越感:我比你们聪明,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而且我要告诉你们;多少也有表演性在里面:仿佛随时有观众有听众,我一开口就是即兴演出,每15秒都有一个包袱。说话不是说话,是当作脱口秀。
我用了很长很长时间,才意识到这样做有多愚蠢。
他们跟我的表达,也许是想听附和、建议,或者就是兴冲冲的分享,但第一不想被鄙视,第二也不想听其他人的高见。我穿爱马仕开宝马和谁有关系吗?我显摆完了还把轻车暖裘送人不成。
尤其是:我能保证我永远是对的吗?威风八面地开口,一说话处处露拙,简直是送上门去给人当笑柄。
而且,我想脱口秀,人家也想呀。既然现在他们已经抢先当了逗哏演员,我就说几句:“唷;真的吗?可不,去你的吧……”愉快地给他们捧个哏,就算我日行一善了。
我渐渐学会了当一个不走心的听众:人家的话,爱听我就多听点儿,不爱听我就不听;我自己的话,只是陈述我的观点我的想法,不针对任何人——除非我真的想攻击。而如果你想听我的真知灼见,你得付钱。
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年轻的熟人,能觉悟到这一步,已经是好的开端了。
当然也可能一辈子调整不过来——一定有独特的环境、独特的养育方式,让她成为独特的自己,她有权利保持她的独特,外人不必置喙。
我对小年说:我不建议你开口。有些事,由他去吧。
她说她的,你充耳不闻就是。甚至,这件事对你是有益的:她提供了一个负面形象,你知道你讨厌什么样的人,恰足以让你不会成为这样的人。
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也许过些年,你认出她言谈里的真知灼见,不讨厌她甚至欣赏她也未可知。
别妄想教谁做人,教做人是最蠢的事儿。而学做人——其实全靠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