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园 | 防治结合,实现脑中风个体化精准管理-LMLPHP

今年10月29日是第15个世界卒中日(World Stroke Day)。作为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脑中风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另一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两者在脑血管疾病的比例大致在1:4。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专科医生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排除导致脑中风的因素,及早诊断,及时治疗,进行个体化精准管理,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回归正常生活。

微创神经介入治疗脑动脉瘤

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脑动脉瘤因高患病率、高破裂率、高死残率的”三高“发病特点,格外引人关注。临床上,脑动脉瘤有两大治疗要则,一预测其破裂风险;二阻止其破裂。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专家浅谈防病与治疗”健康科普活动上,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桂运介绍,脑动脉瘤是一种多种异常因素作用局部血管所致的脑内(头颅内) 动脉病变,这种病变会让动脉血管更容易破裂,并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严重者可发生永久性功能障碍以及死亡。

据中国”十三五“社区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8%的人口属于颅内动脉瘤携带者。一般认为,人群中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的患病率约为1%-8%,而我国的UIA患病率约为8.61%。更严重的是,随着血流的不断冲击,血管壁越来越薄,破裂性的动脉瘤导致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过血动脉瘤再次破裂的机会及危险程度就会大大增加。15%的患者会直接病发死亡,70%左右患者可能会发生第二次破裂,这时致死率占到60%-70%。

随着医疗设备和手术理念的升级,微创神经介入治疗发展成颅动脉瘤的一线治疗方法。每一例脑动脉瘤病案都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个体化治疗策略是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到理想生活状态的必然趋势。因此,手术方案没有“优劣”之分,细化到治疗策略、弹簧圈选择、预后评估都要基于患者安全,平衡干预风险与疾病自然风险,给出专业治疗思路和方案。

张桂运指出,基于疾病全程管控理念,市一神经外科为脑动脉瘤患者建立定期随访机制,球囊或支架植入的动脉瘤患者,术后的用药管理格外重要,既可以预防脑动脉瘤并发症,又能提高脑动脉瘤治疗的远期疗效。此外,在少数复杂情况的案例中,医生也会采用复合手术——将两种技术的优势相结合,解决了一些单一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均无法满意解决的问题。

目前颅内健康检查并未进入常规体检之列。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临床专业技术的迅速发展,预防为主成为医疗行业乃至大健康领域的主流观念,目的是将疾病把控的关口前移,越来越多潜伏的”神经炸弹“能够被检测并在”爆炸“前被及时拆除。通过无创检查方式,如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可以得到准确的形态学信息,在很大程度上用以筛查潜在的动脉瘤。

机械取栓第一时间救治脑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由于血栓阻塞,大脑中的细胞会失去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最终令细胞受损或死亡,继而会影响到活动及语言机能,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偏瘫,乃至死亡。

静脉溶栓是目前公认的行之有效的脑梗死超早期救治方法,但是对于大血管闭塞患者,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有限,并且静脉溶栓时间窗口仅为 4.5 小时。快速打通被血栓阻塞的“生命通道”至关重要。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将血管开通,重新恢复大脑血液供应是关键。如果不能在有效的时间窗内,使闭塞血管再通,挽救濒临缺血坏死的脑组织,将造成永久性脑功能损伤,造成患者残疾甚至死亡。10月29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创新产品——远端闭合双层网篮取栓器(EmboTrap II)正式上市。该产品提高了不同类型血栓的一把再通率,为更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临床解决方案。

EmboTrap II基于血栓研究、解剖结构研究和临床医师讨论验证,为了解决多种不同类型的血栓而研发。EmboTrap II创新的双层网篮设计,可以通过捕获血块并移除脑部血管中血栓,达到恢复正常血液流动的治疗目的。ARISE II研究结果显示,该产品取栓一把再通率约52%,最终再通率达92.5%。接受该产品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率较高,达67.3%。

机械取栓创新产品能使更多急重症脑卒中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取栓治疗。美国、欧洲各国和中国的相关临床指南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均推荐使用支架机械取栓为主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在机械取栓手术中,一把再通率的提升将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血管内膜损伤风险、降低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死亡率,并实现良好的预后效果。

脑血管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累积的漫长过程。从预防的角度,不仅要关注老年人,更要从青少年期开始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规律作息,适当运动,避免超重肥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是预防大多数脑血管疾病的秘诀。

10-29 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