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美国10月27日在新德里举行两国外长和防长参加的“2+2”对话会,双方签署共享地理空间情报的《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军事领域合作。本次会谈的背景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点?影响如何?本期论坛特请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肖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国语学院魏康桥进行解读。
1 美印国内问题挑战重重“战时会议”转移注意力
问:如何看待此次美印“2+2”会谈的背景?此次会谈有什么特点?
答:会谈中,美印提出了多项合作“成果”,包括核能利用、地球科学研究和仿制药品方面的一系列协议,但是关键和焦点仍然是《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BECA)》。这份协议授权印度可以部分使用美国的卫星系统,获取敏感的地理空间和航空数据,包括提供导航用高性能GPS以及可以通过实时情报精准定位敌方的导弹。签订这份协议是只有美国“亲密伙伴”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签署该协议还将意味着印度可以在购买美式装备“硬件”的同时,得到更好的“软服务”,这将吸引其购买更多的美国装备。
目前,印度正在寻求走快速通道,从美国购买30架MQ-9B天空卫士无人侦察机,总金额超过30亿美元。美国武器也好,敏感数据也罢,很大程度上都将用在中印边境地区针对中国的军事部署。从签署这份重要安全合作协议的角度来说,此次第三轮“2+2”会谈表明美印两国朝着“准同盟”的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其已成为特朗普政府对华外交攻势的一大“突破”。
这一轮美印“2+2”会谈是美国特朗普政府构筑针对中国的亚洲国家联盟的重要部分。
图说:美印“2+2”对话会。 GJ图
就在20多天前的10月6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才刚在东京参加了美日印澳四国安全对话的外长会谈,见到了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马里斯·佩恩以及日本外务大臣茂木敏充和首相菅义伟。就在当天,美国还召集了39个国家在联合国发起了反华提案,无端指责中国。到了“2+2”会谈的前一天,特朗普政府又再次向国会提交了新的对台军售方案,出售总价达23.7亿美元的鱼叉导弹系统。这是美方在两周内的第二次对台军售,更何况第一次军售还遭到了中国的强力反制,多家参与军售的美国防卫承包商遭到制裁。特朗普政府的挑衅性姿态可谓无需多言。
在美印“2+2”会谈之后,蓬佩奥还要马不停蹄地赶往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和印度尼西亚,其中不乏仅有24小时行程安排的“旋风访问”。这些访问的意图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将印度洋各国都纳入美国一直设想的“反华地区战线”。9月10日,美国与马尔代夫两国国防部在费城签署了防卫与安全关系框架,准备启动第一次双边防卫和安全对话。在斯里兰卡,美国下的力气则更大。2020年7月7日,经过1年多的激烈外交博弈和国内争论,斯里兰卡政府终于与美国签订了《驻军地位协定(SOFA)》,为美国军队在斯里兰卡的存在扫除了重要的法律障碍。上周,美国国务院负责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汤普森在谈到蓬佩奥访问斯里兰卡时,更是直接将矛头对准了中国和“一带一路”,“敦促斯里兰卡做出困难但是必要的决定”,将美国而不是中国作为经济合作伙伴。
在会谈前、会谈中和会谈后,美国政府特别是国务卿蓬佩奥本人在中国周边鼓噪反华气氛,因此世界舆论对此次美印“2+2”会谈的看法也就可想而知了,所有人都将其视为一场“反华会议”,并将其与中印两国今年在边境地区多次出现的冲突和紧张状况联系起来。
从政治环境上看,美国和印度两国当前又都处在一个相对困难的时期,新冠肺炎疫情正在两国国内肆虐,甚至发展到了“失控”的境地,大量民众感染和死亡。在华盛顿,白宫内疫情蔓延、人心惶惶,并同时面临竞选的巨大压力;在新德里,莫迪不仅同样面对着疫情在公共卫生和经济发展上的双重打击,其在国内强力推行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策也面临着激烈批评。
越是困难重重,美印两国政府倒越是要转移国内外的注意力。正是因此,原本在年初就应当召开的“2+2”会谈几经延后,这场“战时会议”仍然得以在美国大选前的最后一刻召开。
2 谋划构建针对中国联盟 印美两国盘算各有不同
问:印美今年的互动并未因为疫情而停滞,反而互动频频。印美各有何盘算?
答:美印“2+2”会谈的召开和《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的签署,是美国在构建针对中国的东亚联盟的重要一步。不过,美印双方的考虑却可能各有不同。
目前在美国国内已经普遍形成了对华不友好的氛围。因此,蓬佩奥和埃斯珀等人在10月的这一番外交攻势很大可能并不是忙于内部事务的特朗普本人眼下关注的重点,而更可能是出于蓬佩奥本人对于其自身政治前途的考虑。美国国内很多人都认为蓬佩奥意在参与2024年大选,其定位就是特朗普的“亲密战友”和坚定的“反华斗士”,吸引的是美国的保守派和强硬派选民。蓬佩奥希望抓紧一切时间提高自己的曝光度,尽可能地将未来美国政府的政策锁定在“蓬佩奥轨道”上。因此,从近期美印日澳的互动来看,也只有蓬佩奥代表的美国走的是公开的反华路线,其他国家在公开场合的表态仍然局限于“维护自由、开放的印太”这一政策背书。
在印度方面,过去20年间其一直在强化对美关系,在2008年后其动作更是走上了快车道。有数据统计,在2008年时印度从美国购买军事装备的数额还接近于0,但是截至2019年就达到150亿美元,2020年更是预估近200亿美元。因此,从军事能力上看,尽管现在印度军队使用的主要还是俄制装备,其约占总装备的60%—70%,但是随着购自美国装备的增加,其自然是希望能够更进一步地利用美国的情报支持系统,增强印军的战斗力,签署《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佳方法。
图说:印军装备的美制运输机向边境地区输送军力。 GJ图
从政治角度来看,印度在挑起了与中国的边境冲突和紧张形势后并未占到便宜,这在印度国内也引起了对莫迪的批评,而加强与美国的安全合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种压力。
不过,赶在美国大选前召开“2+2”会谈固然有加强制华的色彩,但是这也不像美国战略界一部分人所宣传的那样,标志着印度放弃了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的外交政策、完全倒向美国。例如,尽管很多观察家将印度确定邀请澳大利亚参加即将举行的年度马拉巴尔演习视为“四国联盟”进一步成型的风向标,但是事实上印度直到10月19日才正式宣布决定,堪称思索良久。这种犹豫也说明,印度在对华外交上仍然是在“一事一议”,美国想凭借一次会谈、一份协议就将印度绑在自己的轨道上并不现实。
3 印度打开门户外引强援 将使南亚局势更加复杂
问:印美的这种互动将对地区局势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答:对于印美的此番互动,既不应该高估,也不应该低估。
两国签署《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虽然不至于骤然改变印度在中美两边的政策,但是确实会产生长期的实际影响,也会对周边产生一定程度的外溢效应。在南亚地区,伴随着美印安全合作的强化,美国在马尔代夫、斯里兰卡的安全存在也日益突出。美国之所以能够与斯里兰卡在今年签订《驻军地位协定(SOFA)》,背后就有印度的直接支持和施压。对马尔代夫,印度同样一直视其为“后院”,而美国能够与其搭建起安全合作框架,背后自然也是得到了印度的谅解和默许。以此而言,印度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其在南亚地区的一贯政策,开始欢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区域内增强安全和经济影响,而其目标就是制衡中国在南亚不断增强的影响力。目前,印度正在借助美国、日本的安全和经济力量,逼迫斯里兰卡对华友好的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政府“选边站队”,例如在科伦坡港东部集装箱码头问题上施压。
印度“打开门户,外引强援”的做法将让南亚的地缘政治形势更加复杂,也会更大程度地影响中国和南亚国家的正常经济合作,让地区局势更不稳定。这固然不利于中国的海外利益,但是对印度和其他区域国家来说也同样如此。
另一方面,美日印澳“四国联盟”虽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是“务虚大于务实”,不会演变为真正的联盟体系,但是印度的立场变化还是让其走向“脱虚向实”。回顾美日印澳的四边框架,正是因为澳大利亚改变了对华立场,这一框架才重新在2017年复活。在2017年前,美国主要是抱怨澳大利亚对华软弱,导致亚洲针对中国的多边联合阵线迟迟无法建立。在2017年后,澳大利亚开始在南海等问题上展现出对华咄咄逼人态度,与之相比,希望平衡中美关系的印度就显得“拖了后腿”。到了2020年10月,印度的态度随着中印边界冲突趋于强硬,接连做出了美国所期望的举动。有了澳大利亚和印度的衬托,又显得公开不认可“亚洲版北约”概念的日本菅义伟政府显得“落后”。未来,美国将向日本施加更大压力,让其“跟上”其他亚太伙伴的脚步。可以说,美日印澳的四国框架已经显示出压力传导和螺旋增强的趋势,对此中国应当予以充分警惕。
正如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蒂芬·比根的公开评论所言,美国不可能仅仅依靠对中国的恐惧的驱动就将地区伙伴团结起来,还必须有一个“积极议程”。也正如前美国贸易代表、常务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所批评的那样,特朗普的亚洲外交是“彻底的失败”,因为其没有寻求与亚洲国家构建更广、更深的联系,而是基于极为有限的安全考虑。
无论是对美印互动还是更大的美日印澳四边互动,中国应当继续践行和平发展的道路,构建出符合时代潮流的、相互之间有着广泛而深刻联系的亚太国家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