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陈灏珠院士今晨逝世 网络截图
今天凌晨3点09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当代心脏病学之父”陈灏珠院士逝世,享年96岁。
就在本月,上海市首届“医德之光”“医德楷模”“医德楷模抗疫特别奖”颁奖活动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陈灏珠院士荣膺“医德之光”奖项。
2019年是陈灏珠院士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第70个年头,95岁高龄的他从临床一线光荣退休。这一辈子都在研究一颗“心”的陈灏珠院士是中国“当代心脏病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第一个在国内提出“心肌梗死”医学名词,完成国内首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手术、首例埋藏式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手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使用超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奎尼丁晕厥并取得成功。陈灏珠院士晚年依旧坚持查房、教学、指导临床工作。他在医学上不断攀登、不断追求,他的人生际遇、个人发展与祖国时代变迁相互交织,既代表了中国医学事业的探索、进步与成就,也折射出了中国改革发展的跌宕起伏。
70多年来,陈灏珠院士培养了博士后3位、博士研究生52位、硕士研究生24位,上过他课的学生更是不胜枚举,其中不少学生都已经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做到了老师所期望的“无愧于这个时代”。
陈灏珠院士有一句座右铭,“勤学获新知,深思萌创意,实干出成果”。他曾寄语师生:要保持勤奋刻苦的学习,不断获取新的知识,紧跟医学发展的步伐;要在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创新,举一反三,推动中国医学独立自主发展;最后要在无数次的练习和做好预案之后勇敢地去实践、去尝试。这三句话既是陈灏珠院士毕生从事医疗、教学、科研的总结,也是他践行初心与使命的准绳。“我深深地热爱着医学事业,作为一名人民医生,我很骄傲!”陈灏珠院士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70多年的医教研生涯里,他曾到贵州威宁从事基层医疗服务,也曾去云南参加过抗震救灾,这些亲身经历让他的心里始终牵挂着中国贫困地区的医学人才培养和基础医疗建设,这也促成了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的诞生。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发起的“生命之花”项目——“心•肝宝贝”公益救助计划,赴云南贫困地区援助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和肝病患者,开启创新医疗精准扶贫模式,帮助当地医护人员打造“全生命周期”照护管理。据悉,基金资助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并设立“医艺承扬”人文讲坛,该部分作为留本基金,将在复旦上医永久保留,是为初心;另一方面,基金对外服务国家精准医疗扶贫战略,承担复旦上医人对国家与社会的职责,是为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