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阿叔的儿孙们回老家,围着他的妻子一大家子其乐融融时,我就会想起他的那些心愿。

阿叔的心愿-LMLPHP

叫他阿叔,其实没有一点血缘关系。

当年,他母子居无定所,才搬到我家隔壁牧场,成了邻居。那年他16岁,骨骼粗壮,粗脚大手。小时候出痧子,脸上留下几颗细白麻点。听老人说,他父亲是手工裁缝,手艺好,人称“吴师傅”。无奈,他少年失怙,又无住房,才孤儿寡母来到牧场。后来,大队里将两间公房卖给他,他又在边上接了一间草房。于是成亲结婚,生了三个儿子。

刚跨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家遭祝融,房屋燃烧殆尽。那年头正逢新建楼房,他与我父亲商量后,一起翻建,于是我们成了合墙连檩的邻居。

农谚说:心里烦愁,到田里兜兜。当年穷,愁吃穿。看看田头庄稼的长势,那是最好的慰藉。如今不愁这些了,可晚饭后在田野里溜达的习惯依然保留着。那可不是解忧,而是在欣赏田野风光。我们往往在这时遇合。谈山海经,唠庄稼的收成。而其中的两次,我印象深刻,可以说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那是麦子登场的日子。晚霞晴好,燕子还在为小燕子捕捉虫蚁。脱完粒的小麦摊了一场地。看样子阿叔喝了点小酒,我们站在门前的河边,望着收割尽了的田野,话就多起来。看见场上的麦子,他蹲下,捡起一颗麦粒放在嘴里品咂。在站起来的当儿他嘘出一口气说:“是邓小平分田到户,我家才不缺粮食。”突如其来的话使我一震。这句话看似平常,而我知道,对他来说实在是发自肺腑的。他家五口人,三个正长身体的男孩,口粮根本不够吃。平日里抠着,一年还有一个多月的缺口。在青黄不接的麦收前,往往向亲戚、邻里借。可要知道,阿叔一直是生产队长、大队长。他为人正直,挑担人称“十轮卡”,但也一点办法没有。唯一的办法就是靠家里的鸡鸭、鸡蛋换粮票小补。三个孩子像他,骨骼大,可就是营养不良而瘦高,乃至掉发。

酒使他微醺,将那句话重复了好几遍。我眼泪差点掉下来,只是“嗯嗯”着一个劲地点头,既是掩饰又是绝对的认同。

多少年后,也是傍晚,也站在河岸上。阿叔早已做爷爷了。两个孙子一个孙女,大的已读初中。那天他没喝酒。他说戒了。给他烟,也说戒了。我知道他是节约,拉扯大了儿子,他还在考虑第三代。我们沉默着站了一会儿,他突然说,我家三个小孩没出息,赚不到大钱,说完感慨地叹了口气。我马上接着说:阿叔你不对。有没有出息,不能以赚钱多少来看。我认为你家三个孩子很好。好就好在他们诚实,认真工作,还常常评先进,孝顺有礼貌。你看看,现在的孩子长大后不肯干活,还赌博、吸毒、偷窃,也不是个别。这样的家庭,父母该多操心呢!而你为孩子们担心过吗?这是你的好家教。

听我这么说,阿叔认同地点头。说,你的话我要听,是这个道理。我接着说,你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小孩,以后一定不会错。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听到他发这样的感慨。

五年前的一天,健壮的阿叔突然患病。病情凶险,他很快失去了感知,不吃不喝。只是偶尔用手摸摸自己的鼻子、耳朵,蠕动闭合的眼睛。他安详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正渐渐走远。他的妻子与三个儿子轮流守护着他,送他远行。

如今,他的孙辈不是大学毕业,就是大学、高中在读。我每每看到阿叔的儿孙们回老家,围着他的妻子一大家子其乐融融时,就想起那两件事。我想告诉他:你知道吗,阿叔?如今我们都已奔小康了。

10-30 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