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IC
疫情尚未彻底退去,上海科创吸引力已经回温。专注在半导体产业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上海市首批功能型平台之一——上海市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其入驻企业曦智科技近期完成一笔2600万美元融资。这一全球首家光子AI芯片企业及其所在的“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的创新服务模式,形成“双重吸引力”,受到“创新嗅觉”十分灵敏的全球资本瞩目。
图说:AI高速芯片验证实验室 采访对象供图
开创光子计算新时代
芯片作为互联网、人工智能的物理基础,升级脚步快马加鞭。随着摩尔定律接近失效,传统冯诺依曼架构芯片制成技术面临困境,采用新架构、新机制的光子AI芯片呼之欲出。曦智科技致力于光学技术为人工智能计算设计更快速、更节能的处理器和算法,2019年与阿里云、百度、华为等一同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50家聪明公司。
公司创始人之一沈亦晨博士与其所在的麻省理工学院团队2017年在《自然·光子学》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以此为起点,2018年成立的曦智科技,于去年正式发布全球首款光子芯片原型板卡,验证有关光子AI芯片的开创性想法。与传统的电子芯片相比,曦智光子芯片在高速度、低延迟和低功耗方面达到了重量级的改进,很多面临性能瓶颈的深度学习场景得以突破。2020年,与光子芯片配套的新型算法更是展现出更多可能,成功吸引国内外如谷歌、FaceBook、AWS、BAT级别的客户接洽。
为何在公司成立之初,就选择入驻上海市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沈亦晨坦言,平台不仅提供了舒适的办公场地,还在产品的研发测试环节给予很大支持。众所周知,芯片从实验室落地到真实场景,需要面临非常多的变数,既要做到低功耗、高性价,又要很好地处理场景中的各种问题,技术挑战很大。
“而对于初创企业来讲,购置昂贵的测试设备是在经济上难以承受的。平台提供的硅光封测实验室帮助我们解决了设备和试验环境问题,这对加速曦智光子AI芯片的实际落地起到重要作用。”
图说:平台内部环境 采访对象供图
功能型平台不走寻常路
半导体领域高门槛、重投入、长周期,是创新创业的艰难之地。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四梁八柱”重要支撑的首批功能型平台,上海市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不走寻常路——首次由民营企业“主持大局”。上海新氦类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NeuHelium)作为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的承载主体,采用民资控股,政府、高校及社会多元化资本投入的股权结构。
在平台,四大AI实验室致力于为企业创新“补短板”。例如,AI芯片仿真测试实验室可以帮助研发者或入驻企业进行仿真、验证、测试等实验,降低了芯片开发的门槛和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AI超算中心,通过超算架构的任务调度、并行计算、自动化等功能,来加速EDA仿真设计、AI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同时,平台企业属性又依据产业需求,构建了多维度协同生态、通过设计开发芯片及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及人工智能行业。
“目前,平台已发展对接160多个产业链相关项目,涵盖芯片类、AI软件类、系统集成类、生态链类,其中包括5个在平台上进行深度扶持并转化的项目。这里面,有创新技术的初创团队,也有一定规模的创新企业,类似曦智科技,还有一些成熟企业。当他们寻求人工智能赋能,或者自己研发芯片也会入驻,来获取更多资源。” 新氦类脑智能市场总监马锐告诉记者,平台“民办官助” 的创新模式既保证了平台的公共服务及公益属性,又可以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市场化优势。
“现在,在平台的全方位助力下,光子AI芯片可行性得到市场验证,未来如何使产品快速落地量产,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是我们需要考量的实际问题。” 曦智科技CTO孟怀宇博士透露,公司计划通过未来持续的定期流片来不断发展,预计公司的第一款商用产品将面向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