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5万人 纪录片导演时间用镜头记录“全民影像”-LMLPHP

图说:纪录片导演时间  官方图

这些年,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个曾担任过《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总制片人的导演,如今正带着一群大学生制作一部《江南往事》口述体纪录片,用镜头记录“全民影像”,“个人的、个性化的个体叙述,在中国向来少见,但它恰恰属于真正的历史记录。于是,我和我的团队来到基层,进入江南水乡,要在某些局部或角落里,寻找记忆中改变这里命运的细节。我想,我们做个10年,一年采集5000人。”

《江南往事》 拉开序幕

“以前做惯了大型的纪录片,从现在开始,我们更应该去关注、关心一个个普通的生命。”时间说。

提起时间,他做的电视节目,观众几乎都看过。“我参加工作是1985年,在那之前,中央电视台的拍摄大部分还是胶片记录的方式,胶片记录的缺点就是声音的采录不同步,后期要做一些技术处理。1985年以后,我们才有了音系的摄录一体化的设备,从那以后我们就非常重视纪实采访,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才有了以当事人的采访为主要表现内容的纪录片,这种纪录片最后被观众广泛熟悉认可,产生影响的是《东方时空》。”时间说,“我参与创办《东方时空》的时候,还是一头黑发,工作八年离开,我头发已经全白了。”《东方时空》的纪实性语言,也让观众通过镜头感受到“讲述老百姓故事”的魅力。

10年,5万人 纪录片导演时间用镜头记录“全民影像”-LMLPHP

图说:《桐乡往事》宣传照

这次,时间担任总制片人的口述体纪录片《江南往事》,将延续这种朴素却有力量的影像风格,让普通人面对镜头讲自己的经历,已列入规划的有500多集,每集长度为10分钟,目前已经完成的样片《江南往事》之桐乡篇第一季共30集,通过14个人物真实反映江南老百姓生活发展。时间说,“条件容许就不断地做下去,1000集也不是不可能。我个人希望它能做到2000到3000集这样的规模,真正为江南文化的整理和传承做一点扎实而有价值的工作。我们要让人们注意到走过的历史、关心每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的痕迹,这些有影响力的细节,是留给后人的一种财富。”时间说。

记录历史,听上去会让人觉得有些枯燥。“也有其他人在做,拍了五千多个小时,采访了两千多个人物,放在传媒大学的口述研究中心。”时间说,“有的东西不适合传播,但是有的东西做好了,就可以传播。我们做过《东方之子》《人物》《大家》等等,这个团队有几十年的传承,所以有能力把它做得很精彩,让人能看下去,甚至还有感动点,正好可以弥补它比较冗长、叙事枯燥的不足。”

梦中水乡 藏龙卧虎

为什么要从江南说起呢?“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江南非常有代表性,江南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个阶段的生活劳动,所以我们希望表现主人公主在1979年以后的人生。”时间说。

在拍摄《桐乡往事》前,时间选择了几十年来对桐乡产生重大影响的几件事,“羊毛衫从零开始到现在的规模,目前已经是一个国际性的市场。”还有小镇文学,在80年代,一个农村小镇上就出现了令人牵挂的文学书刊——《梅泾文学》,是一对夫妇坚持办到现在的,文学爱好者、知识分子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文学作品,“这个习惯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保持下来,小镇的文学记忆,就是江南文化。”时间说,“我们都有个文学梦,那时候我们在学校办点刊物,农村也有这样的文化需求,而且坚持办到现在,这可能是地区经济腾飞的一个很重要的保障。”

10年,5万人 纪录片导演时间用镜头记录“全民影像”-LMLPHP

图说:《桐乡往事》海报

江南的方言也让时间着迷,“我们的方言特别俏皮,很有文化符号。这些年小孩都说普通话了,我想我们应该尽量让方言晚消失一天。”时间在桐乡工作了几年,拍片子让他接触到了很多人,“这些人是你在北京碰不到的,我们要利用这方面的条件,把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把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

据悉,该项目是由中央新影集团发现之旅频道创意策划,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和上大、浙传将共同制作,上海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已将其列入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的教学计划。时间说,“其实口述史的价值在于规模,是个需要几代人完成的一个事业。”

10-31 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