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学生”眼里闪着光,“老师”眼中含着爱 浦江畔的“科学第一课”,意义远不止一课-LMLPHP

图说:小科学家们在会议间隙向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提问 记者 徐程 摄

昨晚,对于17岁的上海中学学生吴君陶来说,是梦想成真的一刻。她站上了世界顶尖科学家T大会的舞台,向台下的“最强大脑”们介绍自己的科研梦想。“化学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学科。”这句话瞬间抓住了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的心。他双手交叉顶着下巴,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落落大方的小姑娘。

世界顶尖科学家T大会昨晚举行,在这堂“科学第一课”上,“老师”是曾经获得过国际顶尖自然科学奖项的大师,“学生”是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55位科学少年们。对于这些眼里闪着光的青年而言,科学已不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神秘,但科研路上的有些事情却依然没有认真思考过、探索过。“科学第一课”的讲堂上,“老师”和“学生”交流着,感叹着。他们都明白,这一晚来到这个舞台的目的不是为了鲜花和掌声,而是追逐星辰大海。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学生”眼里闪着光,“老师”眼中含着爱 浦江畔的“科学第一课”,意义远不止一课-LMLPHP

图说:与会青少年认真“上课”并做好笔记

要学会犯错误

每一位科学大师的人生经历都足以让人赞叹,但更触动科学少年们的,是他们的建议和思考。“你喜欢什么?你对什么具有持续的兴趣?如果能够坚持和享受热爱,当机会来临时,你就能成为最幸运的候选者。”这是1986年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作为“过来人”的忠告。

2008年,参与这场T大会的少年英才们还是懵懂儿童,听到2015阿尔巴尼医学奖得主谢晓亮说,为中国获得奥运会金牌榜第一而自豪时,不少人轻轻挥舞了拳头;可谢晓亮紧接着的一句话又让大家陷入了沉思。“夺取科学技术的金牌,中国科学家仍然任重道远。”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学生”眼里闪着光,“老师”眼中含着爱 浦江畔的“科学第一课”,意义远不止一课-LMLPHP

图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迈克尔·莱维特演讲

见到这么多充满梦想的青少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显得很兴奋。台上的他手舞足蹈,滔滔不绝。“你们要学会犯错误。”这句话让很多年轻人有些困惑,莱维特解释说,“你没有犯错误,就等于你没有努力。”他给后辈们的建议还包括:坚持不懈、充满热情、有创意、敢冒险,做一个善良的人。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杰·科恩伯格是人生第二回在这样的场合与青年人互动。他坦言,拒绝这样的邀请是觉得不该用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教导年轻人。他甚至说,年轻人可以“不尊重”他们,不用听他唠叨,因为未来需要年轻人独立创造。“你每天听到的大多数新闻或许让你沮丧,但科学成就却能提振信心,这也是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举办的原因,也是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这句话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

大师点赞中国少年

“在美国,学生如果不明白我课上讲的内容,会马上提问,这让我有机会能够更详细表达某个想法。”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这样说。台下的“小科学家”们“不甘示弱”,用精彩的提问向大师证明,中国少年会问、敢问、善问。“因为疫情,我的科研项目被搁置了,在您的科研路上,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又是如何解决的?”霍普克罗夫特告诉提问的孩子,自己比较幸运,在求学、工作时候没有遇到过很大挫折。他请大家坚信,遇到困难不要沮丧,会有很多人找到办法让你们成功。

“学科融合是大趋势,我们该怎么把握契机?”这个问题抛给了谢晓亮。“现在很多科研的机会都出现在了交叉的领域。当你硬着头皮去学习新的知识,还是很值得的。”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学生”眼里闪着光,“老师”眼中含着爱 浦江畔的“科学第一课”,意义远不止一课-LMLPHP

图说:与会“小科学家”向顶尖科学家提问

领略“最强大脑”的智慧风采后,小科学家代表也分享了他们的科研设想和科学态度。来自厦门外国语学校的汤杰在《流浪地球》的启发下,跟随厦门大学教授展开《木星与地球之间的洛希瓣双星吸积模拟》研究,以科研探索追逐童年时期关于星际穿越的畅想。“你给我们上了一课。”罗杰·科恩伯格笑着说,“但你们更要做的是质疑过去的知识,找到通往未来的道路。”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秘书长王侯表示,“科学决定人类的未来,少年决定未来的人类。”扶持青年成长是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

三大使命之一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关注科学教育的意义,期待在本届T大会上,搭建起小科学家与科研前辈轻松活泼而充满未来光芒的互动舞台。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学生”眼里闪着光,“老师”眼中含着爱 浦江畔的“科学第一课”,意义远不止一课-LMLPHP

图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做“课堂总结”

两个半小时,相当于连上了三节课多。但“小科学家”们意犹未尽。T大会刚结束,他们迫不及待地追上前,拉着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合影。走出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他们仍三五成群,回味着此前与“最强大脑”的交流。或许,经过这堂“科学第一课”,他们已经明白了钟南山院士在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主题会议上的发言:“科学家成为偶像,是为了更好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让他们更多问为什么。”

11-01 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