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新纪录成功!袁隆平团队的双季稻田亩产超3000斤。”昨天,在湖南省衡南县种植基地,由袁隆平团队研制的第三代双季稻接受测产,经统计亩产量创下世界纪录。消息传来,上海的水稻研究专家和种植能手都颇为振奋。优质高产的大米,上海也能拷贝不走样吗?
昨天是袁隆平团队培育的超级稻单产量从早些年创世界记录的700公斤、800公斤、1000公斤和1149公斤后,再次向新纪录发起冲击,最终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911.7公斤。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测产验收,平均亩产为619.06公斤。这样,今年该基地种植的早稻加晚稻实现亩产高达3061斤,超过了1500公斤的目标。据悉,自1980年至2018年,我国水稻生产总量不断增长,如今在水稻主要生产国中稳居第一,这其中,袁隆平及其团队功不可没。株型优良、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籽粒充实饱满、不早衰等特点,一直是有着“杂交水稻之父”称号的袁隆平最引以为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的综合优势可以推动我国的水稻生产向更加优质、高产、绿色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那么,高产量、高品质的绿色稻米,何时能端上沪上人家的餐桌呢?
“其实,上海市民是蛮有口福的,本地产的大米既有双季稻的,也有单季稻的,口感都不差。”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奉贤实训基地水稻种植负责人肖荣荣说,上海地处江南鱼米之乡,沪郊种植的“申优26”就是上海农科院研发的杂交粳稻,亩产量在700公斤左右。本地也种植“南粳46”“沪软1212”以及松江区的“松1018”等常规粳稻,一年一熟,亩产量也基本上维持在600公斤左右,这样的亩产量即使放到全世界来看也是不低的。袁隆平团队致力于刷新水稻亩产量的世界纪录,其最大意义就在于能够通过高产来解决我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要知道,欧美等国一直是粮食出口大国,我国的粮食自给事关国家安全。
有意思的是,就在“袁隆平水稻”亩产量再创世界纪录之际,本市的优质水稻“上师大19号”在金山区朱泾镇开镰收割了。经采用少施化肥少打农药优质绿色栽培的试验田中,“上师大19号”水稻平均亩产达1150斤,这也意味着市民很快就将品尝到本地产的优质长粒香型软米。这几天一直在田埂上忙碌的上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建粤介绍,四年前,她的课题组采用杂交、回交方式,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对引进的“嘉禾218”水稻进行改造,首次成功选育出长粒型香型软米水稻,粒型似泰国香米,具有综合抗性较好等特点,而且米粒晶莹剔透,是目前外观品质最好的香型软米粳稻,做出来的米饭香软有弹性。这几年,“上师大19号”在上海郊区以及江苏省、浙江省、湖南省等地试种后都获得了很好的评价。李教授表示,袁隆平院士团队的研究使水稻两季亩产超1500公斤,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上师大19号”水稻的成功推广应用,可为市民们提供更多的优质大米。
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