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旗忠村网球盛宴,大家不见不散。过去的两个周末,在网球大师们曾经训练比赛的地方,488名网球爱好者在这里挥洒汗水,切磋技艺,体会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网球。
九年来,马桥网球公开赛已成为沪上影响力最大、项目设置最全、参赛人数最多的业余网球赛事之一,为草根选手们提供了追随网球大师脚步,向着心中梦想不断前行的舞台。
图说:选手比赛中
育人
大满贯星空箭队的领队肖立斌是马桥杯的熟人,不少学生和老师球员一见到他,都称呼他肖校长。原来,肖立斌退休前是闵行吴泾景东小学校长,在国家提倡体教融合的当下,他可是位名副其实的“体育”校长。
2005年,闵行丽江小学建造了校史上第一片网球场,肖立斌时任校长,特地请交大网球教练来学校培养了6名体育老师。从零开始了解、学习网球文化,让其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教学课程中,这是肖校长力推的。2011年来到景东小学担任校长后,他又开始在新的校园里打造网球文化,他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学生组了7个网球队,30名教职员工也打球,还分成了两个队。学生从二年级开始,网球就是必修课,配合大师杯举办的氛围,网球巨星还受邀来过校园,网球文化节也是我们学生最喜欢的一大节日。”
图说:肖立斌与大满贯星空箭队
在肖立斌看来,提倡校园网球的目的,并不是走顶尖运动员这条路,而是让学生们通过网球享受乐趣、开拓视野、塑造人格。
伴随着网球大师赛,马桥杯这项业余赛事成了肖立斌和老师们一年一度不见不散的赛场。“老师们活跃在马桥杯,他们的朝气和激情,更能带动学生投入网球运动。”
退休后,他继续在社区里推广网球,同大满贯·楚虾王饭店的老板钱伟相识后,“饭店以四大满贯为概念,每个包间都以网球赛事命名,招待来自世界各地的球友。”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在马桥杯以大满贯星空箭队的名称报名,运动员都是肖立斌昔日麾下的老师。肖立斌说,接下来,他和钱伟准备在社区里搞一个网球沙龙,为邻居孩子们教授网球。而退而不休的他,依然担任上海网球协会校园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建议更多学校乃至打工子弟学校建造网球场、开设网球课。
图说:选手比赛中
家庭
当53岁的叶志强和56岁的施建州携手击败对手,00后的队友们也一鼓作气,在各自赛场告捷。台海队是本届马桥杯的大赢家,他们一共报名参加了三个组别,囊括所有冠军。
“马桥杯就像是我的家庭,它见证我和施大哥的友谊,快乐网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叶志强是上海人,于1993年开始接触网球,当时上海鲜有专业网球场地,他就从沙地上开始练起,按他的话来说,自己是不折不扣的“球痴”。27年来,他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网球文化发展。大师赛每年必来观赛,而马桥公开赛亦是从不间断参加。施建州来自中国台湾,2002年来上海工作后,如今决心定居上海。“尽管我已经退休了,但上海的网球场地多,比赛人气旺,还有很多球友在此,我很享受在这里生活。”施建州说。
图说:叶志强(前)、施建州(后)以及合影台海精英队
传承
当交大研究生安士诚一进现场,几乎每片场地都有熟人跟他打招呼。工作人员黄洪亮清晰地记得,“我们举办第一届比赛时,小安夺得青少年组冠军时,还是个12岁的小孩。”
儿时,安士诚就读于马桥镇强恕学校,父亲就是他的教练。“我是马桥人,这里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为马网与日俱增的影响力感到高兴。”因为书读得好,网球也打得好,小安毕业后被交通大学录取,进入校队,从此,他开始将更多马桥杯冠军奖状收入囊中。
交大网球队60%的队友都来参加这场比赛,小安笑言,有一种打队内比赛的感觉。“马桥有全上海最好的网球场地,这里也是我网球生涯起步的地方。”对小安来说,一年一度马桥杯,让他有主场的感觉。
图说:安士诚在比赛中
自小安捧起第一届冠军后,母校强恕学校的后辈们接过了他手中的接力棒。今年的青少年组男子C组冠军胡昊炜就来自强恕,而他的教练,正是小安的父亲。“在我小学一年级时,我就表现出了对网球运动的浓厚兴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天的网球训练不仅让我流下了成长的汗水,也给我带来了许多成长的欢笑,感谢学校和安教练……”胡昊炜在日记中认真记写下了这一意义非凡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