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小区满园绿色映入眼帘 采访对象供图
开窗可见绿,出门可踏青。一走进松江上泰绅苑居民区,绿色满园映入眼帘,道路两旁绿草如茵、绿树摇曳,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曾经植被稀疏、泥土裸露,社区环境饱受居民诟病。
“前几年,小区环境很不好。绿植枯萎,黄土裸露,装修垃圾长时间不清理,毁绿占绿,还有人开辟私人菜园。”居民对小区以往环境时有怨言,为改善小区的绿化环境,自2017年起,上泰绅苑经“三位一体”协商规划了绿植补种相关事宜。通过种植四季常青、不易枯死的麦冬遮盖裸露的黄土,增加绿色,防止路边扬尘。第一年780平方米、第二年1000平方米、第三年3000平方米......随着种植的面积越来越多,小区内的绿色迅速增加。“今年已经是种植麦冬的第四年,居民区里的麦冬面积达到了近6000平方米。”上泰绅苑业委会主任施顺弟说,麦冬叶片浓绿稠密,铺开了绿色的小道,不仅为小区带来了盎然生机,也给居民们带来一份好心情。
近邻胜远亲 凝聚居民心
虽然小区绿色增加了,但是居民私自占绿种菜的不文明现象仍有发生。绿意葱茏的花圃里突兀地出现萝卜、青菜、茄子等农作物,公共绿化带被开垦为菜园,不仅破坏了小区环境美观,也让居民间产生了矛盾。为了恢复绿化,上泰绅苑居委会挨家挨户上门劝说业主自行拔除农作物。但仍有少部分人推托,清理过也时而反复。为了长效解决类似问题,通过自治来解决是较有效的办法。
图说:几年前绿化带黄土裸露
2018年,寓意着知行合一的社区文艺团体——知行社成立了,发起人宁文玲是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她希望通过文娱活动将居民们团结起来。每一个加入知行社的成员都需要签署《上泰绅苑居民区知行社成员承诺书》,薄薄一张纸,包含了各种日常行为规范,其中就有不私自占用公共绿地这一条。经过知行社的动员,社员们纷纷自检家中有无开垦菜园的情况,并为家人普及居民日常生活公约,带动更多社区居民遵守行为规范。
如今,一走进社区活动室,优美悦耳的歌声和乐声便传到了耳畔。身着红色舞蹈服的知行社成员们,在开阔的舞蹈房里练习着基本功。据介绍,知行社统一为分管的各类社团安排了合理的场地使用时间,根据社团特点,协调社团之间的场地冲突。目前知行社分管着“老漂驿站”、老年协会、合唱团、舞蹈队等多个社团组织,拥有成员185人,由居民区的文体负责人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维护。根据社团需求,知行社还帮助成员寻找有才艺的居民担任指导老师,让社团得以有声有色地开展。
心安即故乡 驿站传温情
与普通的社团不同,“老漂驿站”是知行社中一个有些特殊的组织,里面的成员是一群“老漂族”。2015年,上泰绅苑居民、老漂驿站骨干成员戴秀敏为了替在上海工作的女儿照顾孙辈,与老伴一起搬到了上泰绅苑。然而语言不通、不适应新环境,“等孙辈长大一些就搬回家乡”的念头一直萦绕在她的心头。“刚来的时候,小区里很多人都只说本地话,我也听不懂,很难融入,就一直想着回老家。”和戴秀敏一样,小区里还有不少老人都是为了照顾子女而来到这里,他们因为缺少朋友、生活不习惯而常常缺少归属感。2017年,戴秀敏接到宁文玲打来的电话,询问她是否愿意成为老漂驿站的成员,和宁文玲一起搭建一个特殊的 “家”。
图说:如今小区绿树成荫
尽管戴秀敏听到“老漂”二字时心有芥蒂,但她还是抱着尝试的心态加入了社团。社团里的成员都是“老漂族”,成员之间互相理解,很多心里话也变得不那么难以说出口。因此,聚在一起说说心里话、排解烦恼成了老漂驿站的一项传统活动。除此之外,老漂驿站还经常开展各类文娱活动,不仅有“老松江”来为成员们授课,教大家沪语,每逢节日还有联欢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人们分享家乡的习俗,甚至带来家乡的传统表演。到了过年前夕,老漂驿站的成员们其乐融融地聚集在社区活动室里一起吃饺子、欣赏节目,来自新疆的老人还为大家表演维吾尔族舞蹈。知行社成员孙巧珍说:“我们本地居民平时也经常羡慕他们有那么丰富多彩的活动,我觉得他们已经真正地融入了社区。”
设施又完善 生活更舒心
在社区变得越来越好的同时,居民们还感觉到周边的环境也发生了大变化。上泰绅苑居民区位于方松街道的西部,基础配套设施并不到位,不仅缺乏规范化菜场,就医也不方便。2018年,方松西部邻里中心在上泰绅苑居民区附近正式运营,居民的日常生活便利程度大幅提升。邻里中心一层引入清美生鲜超市,打造升级版生鲜菜市场,解决西部居民买菜难问题;二至四层分别开设了社区食堂、优生优育指导中心和外来人口服务中心;五层设置了综合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在真的很方便,解决了不少问题,我一个礼拜至少会来两次。”居民费秀娥感受真切。
图说:知行社成员练习舞蹈
看着社区内的环境越来越美,居民之间越来越和谐,社区周围的便民设施越来越齐全,戴秀敏说:“现在松江就是我的家,上海就是我的家,我和老伴每天都感到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