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结识大、小金福安,都是在世纪之交。大金福安,时任总编辑;引见者为当时文汇报总编辑吴振标先生。小金福安,则是当年同济大学经管学院的党委书记,引见者是如今的音乐出版人程峰同志。他们可都是豪放又热情的智者!而我马上又成了大、小金福安结识的引见者,小金福安由此见证了好些佳话。

大小金福安-LMLPHP

小金福安乐滋滋地说:我们的生活充满着阳光。大金福安,更是我从晚报忠实读者成长为资深作者的领路人。他几度耐心地告知我解放、文汇和晚报之间稿件的不同取舍风格,当年晚报也有评论版,他让我学习林放先生的道德文章。等到我基本领会后,大金福安给了我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游说德高望重的上海社科院老院长张仲礼先生为晚报亲自写稿,而非以往的接受采访。

老家无锡的张仲礼先生是1920年诞生的,也是晚报忠实读者。不过,小金福安知道我要去转述大金福安口信后,表示很紧张并认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此时的张老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了。为此,张老细细研究了晚报三个月后才动笔,文章主题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模样及挑战。如当时舆论已经认为衣食无忧,但张老认为食品安排还是应该作为政府部门的头等大事来考虑;同时,民生保障房的供应也应该列入规划。大金福安收到张老的特稿后很高兴,还特地安排了漫画配图,而小金福安表达了深深敬佩。

我和张老刚刚熟悉晚报评论文章的写法后,大金福安又和我们说:“夜光杯是上海的骄傲,是晚报的精、气、神!”让我们积极向夜光杯投稿。我陪张老猛读了一阵子夜光杯,包括出版的精选文集。我俩经研究后,得出结论并告知大金福安——夜光杯文章的特点是三情,即注重情节、情感和情怀。但大金福安回复我们的短信是——关键在行动!于是,张老和我就满怀信心投入了崭新领域。

张老在夜光杯发表文章后,得到了很多老朋友的祝贺。张老提出既然功课好,就应该得到奖励——一顿红烧肉!

小金福安张罗了这顿红烧肉,大伙纷纷钦佩夜光杯的高品位。因为小金福安老家是辽宁,大金福安说起了辽宁是义勇军的故乡,也是志愿军的出发地。张老则表示,抗美援朝取得伟大胜利后,他接到父亲从上海发出的信,就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位而归国效力。当问起本世纪的大学生、研究生是否充分了解抗美援朝,小金福安回答得支支吾吾,大金福安很不满意,说是思政课要补钙!

大金福安知道我的专业是朝鲜半岛研究,就提议我好好研究志愿军事迹并尽可能地宣讲。根据他的积累,他觉得志愿军烈士总数不止是16.8万多;这个数字是当时的军史专业图书普遍引用的。大金福安还认为:完全有条件、有必要搞清楚全国志愿军烈士总数字和各省份数字,应该像晚报版面的标点符号那样准确。

受他感染,我答应参加相关研究工作,张老和小金福安也不断给我打气。为了实现大金福安提出的目标,各相关单位齐心协力攻坚十多年。终于在今年10月25日前夕,为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北京正式发布所有省份的烈士数字。如青海56位,北京1551位,上海1576位,四川21051位,全国总计197653位!

但此时,大金福安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年了。他离开之后,小金福安很是伤感。我们一直不清楚大金福安年龄,因为以前他总是说:“当你们的大哥肯定是绰绰有余的。”今天从他的复旦大学中文系同学秦湘老师那里得知:大金福安生于1944年3月18日;老家就是复旦附近的江湾镇!

11-04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