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尽是“高个子”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27层的上海证券大厦已算不上“鹤立鸡群”,可这座建筑依然傲娇于全球金融圈,因为落户那里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经过短短30年发展成长为世界顶尖交易所,被冠以“亚洲最好、中国最佳”。11月3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集中采访活动聚焦于此,记者们不光分享这里已有的成功喜悦,更为这里开放创新的新征程所鼓舞,用上交所一位资深人士的话说,“我们始终有进球之心”!
图说:上海证券交易所。本报记者 徐程摄
踢更含金的球赛
“进球之心”是有典故的。作为见证上交所成长的媒体,《》对历代“上交人”都有过独家采访,特别是1990年首次挂牌交易时,本报不仅率先发布首日证券成交额——5879008元,更从足球队长出身的首任总经理尉文渊那里得到这种志向——“要跟踢球一样总有破门的欲望”!
30年再回首,浸润于浦东开发开放大格局的上交所不负众望,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业已发展成拥有股票、债券、基金、衍生品四大类证券交易品种、市场结构较为完整的证券交易所。截至今年6月30日,上交所股票总市值位列全球第四,是中国投融资主要市场。这里的债券现货挂牌数也达到1.7万只,形成国债、地方债、金融债等品种齐全的产品体系,市场结构持续优化。而衍生品和基金市场也取得战略性突破,上交所是境内第一家跨期现产品线的交易所,目前它的50ETF期权已是全球第二大ETF期权品种。
图说:上证所展出的早期的金融票卷。 本报记者 徐程摄
进更漂亮的球
与相关人士的交流,记者了解到上交所当下集中精力要“进球”的比赛,非科创板莫属。一年多前,承担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试验田”的科创板设立到上交所,着重服务科创企业。相比既有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环节都突出创新特色,让资本更精准地服务科学技术这一“第一生产力”。
上交所发行上市中心副总经理彭义刚告诉记者,科创板上市申请从“审批”转向“注册审核”,效率大大提升。“企业上市条件中,原先的“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被“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所替代。这一改变使上市门槛有了更灵活、更充裕的调整空间。”自开市以来,科创企业从申请、审核到上市,用时平均只有195天,在交易所审核总时长平均只有130天,受理后,平均125天上会。
在节约时间成本的同时,却是审核更为精准高效,上交所副总经理刘逖之前表示,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已迈进“2.0”阶段,审核问询更突出重大性、针对性,重点关注影响投资者判断的关键问题,避免前期类似题海战术的免责式问询,而且严格围绕发行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把关,不在明确条件外新设关口、提高门槛,并强化服务意识,帮助发行人、中介机构理解监管机构想法,减少沟通冗余。事实上,今年前三季度,科创板IPO数量和融资额分别为113家和274.6亿元,均为全球第一,成为中国科创企业首选上市地,而与此同时,申请企业所接受的考核题目从47.4道减少到30.2道,却照样能审核出真正有投资价值的好公司。
“值得大书特书的是,科创板里面,浦东新区企业的数量遥遥领先,这得益于浦东新区政府的重视。”彭义刚介绍,浦东新区政府和上交所共同发起设立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基地于2018年11月揭牌,去年4月实体启用,对科创板上市大有助力。即将离开上交所时,一位参加科创板工作的交易员指着“门”字型的证券大厦说,今天的科创板客户审核时间更短,标准更新,要求更高,“这犹如尺寸更小的球门”,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加乘的上交所人有信心“进更漂亮的球”,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科技中心建设写上更灿烂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