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臃肿,能寻个机会,在幽静的永嘉路上走走,不啻青梅止渴,减却三分俗气。

阅读街区|永嘉路上留法的旧日才女-LMLPHP

前不久收到拍卖行寄来的图录,刚好看到有唐蕴玉的两张风景水彩,一张画于1957年,一张画于1962年。正好在写这位留法女画家的文章,觉着是冥冥中的缘分,便奋力拍下。唐蕴玉的水彩思致清远,笔笔以简淡出之。人老了爱怀旧,越旧越好。两张小画清淡之姿中透点古旧之味,署款一个“蕴”字,秀逸天成,正好满足我的好古之癖,算得上怡情的绝色了。唐蕴玉是在1930年代前后,被誉为上海“油画四女杰”之一,其他三人是潘玉良、关紫兰和蔡威廉。

唐蕴玉早年在日本学习油画,1930年留学法国国立巴黎美术学院,1941年返沪,便居住在永嘉路600号一座独立的花园住宅内,直到她1980年移居海外。永嘉路两旁有着众多德、法、西班牙式的花园洋房,现代艺术风格的老公寓和石库门里弄,隐藏在遮天盖地的梧桐树里。永嘉路曾被叫做“西爱咸斯路”,西爱咸斯是拿破仑执政时期的法国人。

阅读街区|永嘉路上留法的旧日才女-LMLPHP

如今的永嘉路跨黄浦、徐汇两区,东起瑞金二路,西至衡山路。永嘉路是分段筑成的,1922年筑现在的陕西南路至今岳阳路一段,1923年向东筑至现在的瑞金二路,向西辟筑至今衡山路。永嘉路1943年改今名,瑞金二路至陕西南路段为黄浦区,陕西南路至衡山路段属徐汇区。

约了朋友在永嘉路上喝咖啡,早到了片刻,便步行去唐蕴玉旧居看一下。在秋冬的艳阳下散步,在寂静的书房里读书,都能让人心情平和。现代社会臃肿,能寻个机会,在幽静的永嘉路上走走,不啻青梅止渴,减却三分俗气。而且,我在永嘉路上还寻着了法语女翻译家罗玉君的旧居,就在离唐蕴玉住所不远处的永嘉路555号。

阅读街区|永嘉路上留法的旧日才女-LMLPHP

有趣的是,罗玉君比唐蕴玉早两年到了法国巴黎,1933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后回国。我猜想两位邻居应该是老相识。罗玉君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批女博士。罗玉君译《红与黑》,把司汤达回肠荡气的文笔翻译得荡气回肠。直到现在,国内众多法语文学经典译著皆出自她的手笔,影响深远。

阅读街区|永嘉路上留法的旧日才女-LMLPHP

去永嘉路是为了见老朋友叶兄。叶兄是南师怀瑾的亲炙弟子,即便生意繁忙,也不忘研读经典,用功不断。此次重逢,见他风采依旧,真是高兴。和叶兄在永嘉路喝咖啡,他从皮包里拿出一个小香囊摆进我的衬衫口袋说保佑我平安。他说香囊里是配的中草药,还有一封写着“蕴”字的护身符。叶兄说,“蕴”字是有蕴藉、隐藏之意。我理解。我依稀记得,唐蕴玉1992年去世,罗玉君1987年去世,她们都在二十世纪初享大名,但两人都不喜宣扬,只管无声无息兢兢业业去做自己的专业。就像作家董桥说的,而我们往往沉沦在意气用事和争长护短的泥沼之中忘却原则,忘却自省,忘却冷静,忘却虚心长进。

11-05 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