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话小康·家庭生活篇 | 从“麻袋裤”到“挑着穿”-LMLPHP

小时候,家里收入少,负担重,收入不多,养的人不少,除了自家五口,还有祖父母和姑姑。勤俭持家的母亲处处精打细算,常常买来乡下便宜老布将就。记得一次,买来白土布自己染色,没染好成白褐色,做成的裤子,我和弟穿到学校去,被同学们嘲笑为“麻袋裤”。

后来,我到农场务农,有了收入。那年,我回沪过年,在逛南京路时,想到要为自己买一件像样的新年衣服。江南服装店门口的玻璃橱窗里,一件笔挺的藏青色中山装,吸引了我的视线。我进店询问营业员,那位男营业员告诉我:“这件新华呢中山装现在没货,你要买明天开门前来排队。”排队买衣服?放到现在不可思议,可在那时很正常。

为了能买到过年“出客”衣服,晚上睡觉,我一再提醒自己不要睡过头。家里有闹钟,怕惊动家人没敢用,还好第二天凌晨4点及时醒来,蹑手蹑脚起床后,一路小跑赶到那家服装店。

天还没亮,已有黑压压的数十人排队,队伍从南京西路店门口转弯排到江宁路。此时,离店开门还有三个多小时,寒冷、饥饿一齐袭来;总算等到拿号、开门、凭号试衣,花费了60元,是我一个多月工资呐。

衣服是兴冲冲买回家了,怕一向勤俭的父母看到骂山门,于是便悄悄深埋在大衣柜里面,直到大年初一早上穿出来,新年伊始,父母也不好骂什么难听的话。

上世纪90年代初,雪豹皮草行的皮茄克风靡一时,我在雨中排了三个多小时才买到一件咖啡色的皮茄克。想想也是蛮辛苦呃!

后来的几年,服装市场随改革开放的节拍不断被激活,各种款式、面料的服装越来越多,我和妻成婚时选购了不少服装,再也没有遇到排队之事。有时,妻子外出换衣服,面对衣柜里满架衣服挑挑拣拣,老半天也搞不定。我嘲笑她:衣服太多挑花眼。可想想自己也常常“挑着穿”,不也有着幸福的“烦恼”吗?

11-06 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