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北洋泾桥旁,有一栋三层小楼,走进其中,一幅长1.74米,宽0.8米的《陆家嘴全景》展现出非凡气势与精湛技艺:彩霞当空的傍晚,浦江东岸小陆家嘴霓虹璀璨,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等摩天大楼组成了浦东新的天际线。

网眼布上的浦东天际线!72岁上海匠人一针一线记录浦江东岸巨变 | 我家在浦东②-LMLPHP

这件远看似油画的作品,实则是一针一线绣制出来的,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绒绣”传承人包炎辉带队最新完成的作品,也是迄今为止他们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网眼布上的浦东天际线!72岁上海匠人一针一线记录浦江东岸巨变 | 我家在浦东②-LMLPHP

上海绒绣,在特制网眼布上,用彩色羊绒线绣出各种画面和图案,被誉为“东方油画”。“我一生与绒绣这门传统技艺结缘,也因此见证和亲历了浦东开发开放的整个过程。”72岁的包炎辉向记者讲起了这门传承近百年的技艺与浦东天际线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网眼布上的浦东天际线!72岁上海匠人一针一线记录浦江东岸巨变 | 我家在浦东②-LMLPHP

来源:记者 陶磊

扎根浦东 见证变迁

1989年,因为工作关系,包炎辉一家从浦西董家渡搬到了浦东。2000年,原本在红星绒绣厂担任厂长的包炎辉带领一批绒绣技术人员重组创业,成立了上海黎辉绒绣艺术有限公司。那时他们已经开始创作描绘浦东发展变化的绒绣作品,而这些作品也成就了包炎辉这些工匠和上海绒绣这门技艺的传承。

网眼布上的浦东天际线!72岁上海匠人一针一线记录浦江东岸巨变 | 我家在浦东②-LMLPHP

“我们身在浦东,每时每刻都见证着浦东的发展变化,也由衷地希望把日新月异的浦东展现在世人面前。”浦东的巨大变化给了包炎辉团队创作的灵感。陆家嘴作为浦东巨变的缩影,自然成了他们创作的“主角”。

网眼布上的浦东天际线!72岁上海匠人一针一线记录浦江东岸巨变 | 我家在浦东②-LMLPHP

2000年他们制作完成绒绣作品《浦江两岸尽朝晖》,从浦西高处向浦东望去,陆家嘴高楼林立,在落日映衬下散发着特有的魅力。这幅作品成为当时一览浦东发展的窗口,有幸被挂在了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厅里。上海绒绣也因此逐渐为更多人所熟知。

网眼布上的浦东天际线!72岁上海匠人一针一线记录浦江东岸巨变 | 我家在浦东②-LMLPHP

2011年,“上海绒绣”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扎根浦东的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网眼布上的浦东天际线!72岁上海匠人一针一线记录浦江东岸巨变 | 我家在浦东②-LMLPHP

一针一线绣出天际线巨变

迄今为止,包炎辉和团队筹划制作的与浦东相关的大型绒绣艺术作品有三十多幅。让包炎辉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幅大型绒绣《浦江两岸尽朝晖》《今日浦东》《陆家嘴全景》,每幅创作相隔10年左右。画面中,从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双子”组合、到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交与金茂大厦“三兄弟”交相辉映,再到上海中心等一批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组成了浦东壮丽的天际线,道尽了30年间,浦东开发开放的巨大变化。

网眼布上的浦东天际线!72岁上海匠人一针一线记录浦江东岸巨变 | 我家在浦东②-LMLPHP

在包炎辉看来,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变的是黄浦江沿线的美景,不变的是绣工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技艺传承。在洋泾街道专门设立的绒绣保护传承基地(传习所)里,包炎辉和儿子包粒讨论着献礼建党百年的大型绒绣作品。从事设计行业的包粒如今与父亲携手,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为绒绣开辟更广阔的天空。

“下一个30年,我们的绒绣作品里一定会是更美的浦江东岸天际线。”包炎辉期待,这项扎根浦东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能与而立之年的浦东一起,迈向下一个30年。

网眼布上的浦东天际线!72岁上海匠人一针一线记录浦江东岸巨变 | 我家在浦东②-LMLPHP

来源:记者 陶磊 拍摄 刘玉萍 海报设计

11-10 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