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城是没有的。”鲍铁鸣指着一张1999年的临港地区卫星图,今天临港主城区的所在之处被蓝色覆盖,“涨潮时,这里是海;退潮后,才露出一片滩涂。”

2002年12月9日,原临港管委会副主任、港城集团董事长鲍铁鸣至今清楚地记得那个上午的天气:小雨、微风、冷。他站在大堤上,看着第一股沙流从绞吸式挖泥船“诺西号”的排吸管喷涌而出,兴奋地紧握拳头。从荷兰租借来的大型作业船只正以每小时3000立方米的挖泥量向港城围区吹填供沙——那是临港新城建设开局的第一年。

在海水与泥滩上起一座新城,是这里发生的第一个奇迹。新城发展17年,临港迎来“再出发”的历史时刻。2019年8月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正式成立。无数新奇迹,正接连涌现在这片年轻的热土上。

让马斯克惊呼的奇迹

今年1月7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上海临港超级工厂难掩激动,当众来了段即兴热舞。几分钟前,他刚刚向世人宣布,临港工厂正式对外交付国产Model 3车型,并启动国产Model Y项目。

彼时,距离临港工厂开工建设,刚刚过去365天。一年来,产能问题一直困扰着特斯拉。有媒体报道:“特斯拉恐怕要在弗里蒙特工厂外搭帐篷生产了。”临港工厂实现了从开工到竣工再到投产交付只用一年的神奇跨越,对于特斯拉而言无疑是久旱逢甘霖。马斯克热舞时,未必不在暗自庆幸——多亏选择了临港。

事实上,特斯拉当时建厂的选择有好几处。临港招商人员的专业与热情,让特斯拉看到了这一“奇迹”发生的可能性,才最终选择了临港。

“乘用车企业外资比例政策放宽前,我们就提前做好了土地的战略储备工作。最困难的时候,团队也始终锲而不舍地跟踪这个项目。”临港产业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富说,有一次,特斯拉公司的工程师飞来临港考察,在拟选定的地块前突然发问:这里的盐碱地PH值是多少?抗台风的等级是多少?沿海大堤的标高是多少?面对一连串指向细枝末节的问题,临港招商人员对答如流,给特斯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谈判过程中,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由于时差关系,特斯拉美国总部在做决策时,往往前一天下午发来邮件,要求临港团队第二天凌晨前发来报告,内容包括上海的优势、临港的优势、上海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条件、长三角新能源基础配套情况等等,甚至希望在方案中尽可能展现临港的实际情况,问题甚至细到配套住房数量、道路数量、五星级酒店数量、从机场到临港如何通勤、要花多久……几个小时内给出精准而专业的答复,难度不小。但对临港产业区公司招商团队来说,却能手到擒来。

“这些问题问我们,算是问对了人。”王振富说,“这些年,同事们为招商工作奔波,早已对临港的一切了如指掌。哪怕问哪幢写字楼里有哪几家咖啡馆,我们都可以脱口而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临港人细致的态度、专业的精神、对机遇的渴求,正是临港的“人和”,也是奇迹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凭借这份“人和”,临港在新片区揭牌成立前,就在飞机零部件、互联网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高端制造领域,集聚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产业已形成多个集群

2008年9月19日,一辆崭新的荣威550轿车驶下生产线,上海汽车自主品牌临港基地正式落成,一批上下游企业也随之入驻。

特斯拉的强势登陆,进一步加速了汽车产业链集聚的速度。在超级工厂不远处的上海临港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范琦拿出一个贴着特斯拉标识的方向盘,摸了摸皮革接线处:手感平滑、无突起。范琦说,均胜临港将替代墨西哥供应商,为特斯拉供货,“中国工人的技术比墨西哥工人更好,缝纫、装配等做得更熟练精细。”

除均胜外,临港还有多家特斯拉上游供应商,均落在超级工厂周边一带。SAS上海公司组装显示屏、仪表盘、空调等零部件,并为驾驶舱模块系统结构做基层开发;上海友升铝业有限公司开发生产高性能、高强度的新型铝合金材料;上海临港长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新能源汽车关键零组件……

企业纷至沓来不仅是因为整车厂的“引力”。空港、海港近在咫尺、产业集群规划明晰、承载空间充裕等,选择临港的理由还有很多,开放创新的制度一定是左右决策天平最重的砝码。

去年10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和集聚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四大重点产业的若干支持措施》,精准聚焦垂直领域,横向覆盖面广,支持力度为国内最高水平。上海市亦创新金融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举措,探索实施重点企业贷款贴息,对新片区相关重点企业给予最高200基点的贷款贴息。财政部、税务总局近日发布的关于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则明确,对区内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相关产品(技术)业务,并开展实质性生产或研发活动的符合条件的法人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这些政策,惠及、吸引的不只是新能源汽车一项产业。今年年中,瞻芯电子与积塔半导体的负责人见了一面,双方一拍即合——一家设计芯片,另一家则做代工厂。两位老总估算了一下,根据新片区的产业扶持政策,设计、流片两端都能获得补贴,未来再申报减税政策,多项叠加,能省下大笔资金,用于研发与扩大规模。

成立一年来,临港新片区已签约358个项目,涉及总投资额2713.63亿元;新增开工面积124.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33%。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领域都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

撬动投资落地还有两大发力点

除了在奖补、财税等方面给予支持,临港新片区还找到了撬动投资落地的另两处发力点。

6月的一个下午,陆家嘴东方文华酒店三楼气氛热烈,百余位来自境内外的企业家们聚在宴会厅里。演讲台上,国际知名咨询机构普华永道发布的《临港新片区营商环境发展报告》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评估体系下,临港新片区的总体得分达到了83.2分,超过了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有企业家当即起身咨询与会的临港管委会与开发主体工作人员,话语里已藏不住尽快入驻的急切愿望。

更优的“软环境”,或者说更高维度下的“人和”,正是其中一处发力点。

去年11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发布,一时间,“落户临港”成了从业人员们口口相传的流行词。境内人才直接落户、“居转户”年限缩短,让许多新片区内的企业能更好地招揽、留住人才。海外人才停居留、从业也更自由便利。

今年3月,临港新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揭牌。局长严亦军说,新片区的市场监管局与别处不同,“业务范围特殊”,将统筹协调推进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4月,临港新片区开始试行企业名称告知承诺制,无需审核,已有2400多家新设企业当场获得企业名称。临港新片区还允许境外仲裁机构在区内设立业务机构,与国际惯例衔接,以更好地开展跨境、离岸等国际业务。

建立高度开放的制度体系,让市场主体、从业人员感到自由与便利,这也是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题中应有之义。

《总体方案》明确了“6+2”的投资贸易自由化制度体系,临港新片区从中分解出了78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并完成过半;形成了典型创新案例32个,其中近一半与金融创新密切相关。金融制度创新,正成为临港新片区的另一处发力点。

“只用了一天,就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西伯翰(上海)海洋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得知500万美金外债成功获批后,一时还不太相信。以往办理类似业务时,还需通过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模式;而临港新片区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额度试点后,符合条件的西伯翰办理跨境融资业务方便快捷了许多,融资需求得以及时解决。

今年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发布“金融30条”,支持临港新片区开展各类金融创新试点;3个月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人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市金融局联合发布“金融50条”。这些政策频繁提及跨境资金、离岸业务、接轨国际制度等,突破力度大,含金量足。

政策发布当天,工农中建交五大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太平洋保险共9家单位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签署了楼宇购置协议,将在滴水湖北岸的现代服务业开放区新建办公楼,打造滴水湖金融湾。这是金融机构对临港新片区创新金融政策的热烈回应,足见这些政策多么鼓舞人心。金融湾项目已于8月20日开工。未来不久,湖畔的芦苇滩涂将华丽转身,成为上海第二个“陆家嘴”,并与之形成错位——不仅要提升临港新片区的国际国内金融资源配置能力,还要侧重于跨境离岸业务与风险可控的金融创新。

栏目主编:王志彦

文字编辑:胡幸阳

题图来源:孟雨涵 摄

图片来源:解放日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

11-10 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