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金山区亭林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展厅,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大家的书法作品琳琅满目,前来参观的书法爱好者和群众络绎不绝。今天上午,“品铁崖墨香,传江南文渊”——“杨维桢”杯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开幕,围绕“品铁崖墨香,传江南文渊”主题,纪念“元末江南诗坛领袖”杨维桢,共计展出全国书法名家作品70余件。

来这场展览“品铁崖墨香”,看“元末江南诗坛领袖”杨维桢和金山的情缘-LMLPHP

图说:“品铁崖墨香,传江南文渊”——“杨维桢”杯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开幕 亭林镇供图

杨维桢(1296~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别号铁笛道人,东维子等,居元末诗坛领袖地位,其诗作称“铁崖体”。他的七古歌行,好驰骋异想,运用奇辞,眩人耳目,其风格纵横奇诡,在明初有“文妖”之讥。元至正十年(1350年),杨维桢到亭林游“野王读书台”(今“亭林八景”之一的“读书堆”),正逢其五十五寿辰,乃亲植罗汉松以志寿庆,又称“铁崖松”。此后,他居于亭林东街(今复兴东路),以文会友,交往甚广,铁崖松下书香扑鼻,读书习文蔚然成风。670多年后,在亭林老街古松园内,杨维桢亲手栽植的罗汉松依旧古朴苍劲、绿郁葱葱,被誉为“江南第一松”。据考证,杨维桢居于金山期间,为金山至少留下传世文章33篇、诗词24首。

杨维桢善行、草书法,形成了奇崛峭拔,狷狂不羁的独特风格,他晚年的行草书,恣肆古奥,狂放雄强,显示出奇诡的想象力和磅礴的气概。此次围绕“见贤思齐、以文化人”新时代文明实践目标,亭林镇举办“杨维桢杯”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系列活动,旨在深度挖掘江南文化在亭林的传承和发展,持续丰富亭林群众文化生活,讲好历史人文故事,弘扬本土文化。

来这场展览“品铁崖墨香”,看“元末江南诗坛领袖”杨维桢和金山的情缘-LMLPHP

图说:展出的全国书法名家作品

“书法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趣。”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表示,“杨维桢的书法能将章草、隶书、行书的笔意熔于一炉,并加以发挥,是壮美的典范,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作为良渚文化发祥地之一,金山亭林拥有独特的非遗文化和历史古迹,历史文化遗产散发出无形的吸引力。“在良渚文化的熏陶下,亭林这方文化厚土,涌现出了顾野王、杨维桢、钟天纬、孙雪泥等众多文人雅士。”金山区亭林镇党委书记张伟东表示,“今年的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系列活动是亭林镇历史文化名人主题活动的第二季,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这类活动,让大家更加了解亭林历史文化名人,进一步提升亭林文化‘软实力’。”

活动当天,亭林镇与华师大江南文化研究院正式发布合作项目。双方自去年9月共同筹建“华东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亭林基地”以来,不断发扬华师大作为双一流A类高校的江南文化、综合学科优势,挖掘亭林镇丰富的文化资源、历史人文底蕴,助力打造亭林特色品牌、打响金山文化品牌。

11-10 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