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消费者热情依然如火-LMLPHP

昨夜今晨,你熬夜“剁手”了吗?生活在继续,“双十一”也一样。疫情防控“新常态”下的第12个“双十一”,消费者买买买的热情依然如火。从消费者的实际体验和各大电商的“战报”来看,国内市场全面复苏趋势明显。上海建设在线新经济高地,本土电商在今年“双十一”发力,成绩单漂亮,也是不争的事实。

一场“全民购物盛宴”

今年“双十一”,买买买分两波:11月1日-3日是第一波,11月11日是第二波。

“买不买不管,先看个热闹!”话是这么说,但消费者钱小姐最后也没忍住“剁手”,“防晒霜、面霜、去角质的、补水面膜、打底衫、防风裤……再给狗狗买两大箱狗零食、两盒维生素、两盒驱虫剂,转眼3000多元花出去了。”

各电商的“战报”也依然漂亮:11月1日至11日0点30分,天猫成交额突破3723亿元;苏宁易购19分钟GMV破50亿元;11月1日00:00至11月11日00:09,京东累计下单金额突破2000亿元……国家邮政局初步预计,“双十一”期间全国邮(快)件业务量将达29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8%左右。

“双十一”覆盖的消费群体正变得越来越广泛。京东数据表明,今年“双十一”56岁以上人群同比增长40%以上,说明这个年龄的人群日益习惯线上消费。

进口货国货齐“飘红”

第三届进博会昨天刚刚闭幕,“双十一”最高潮的狂欢之夜“无缝链接”。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我国消费市场持续扩张,“双十一”进口品牌和国货双双“飘红”。

京东“双十一”大数据显示,苹果、索尼、惠普成为成交额排名前三的进口品牌,而飞利浦、苹果、西门子则成为销量(商品件数)排名前三的进口品牌。从品类上来看,数码、运动户外、母婴等类目的进口品牌成交额占比排名靠前。从中可见,国内市场疫后“消费复苏”+“消费升级”大潮涌动。

国产品牌表现也同样亮眼,大量消费者直接搜索“中国品牌”,更多年轻用户刷新了对中国品牌的认知,爱上了那些焕发青春的老字号。京东大数据显示,“双十一”有13173个国产品牌的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倍,稻香村、东来顺、沈大成、光明、海天等205个老字号品牌成交额同比翻番,获得高速成长。华为、小米、海尔成为成交额排名前三的品牌,而蒙牛、伊利、苏泊尔则成为销量排名前三的品牌。

疫情下直播是“标配”

疫情“新常态”下,直播成了“双十一”美妆、服饰、食品、家电、汽车等行业的“标配”。10月20日晚上,李佳琦和薇娅的成交额总和接近80亿元人民币。10月21日零点,天猫“双十一”预售开启10分钟后,淘宝直播引导的成交额就超过去年全天。

今年“双十一”的战线拉得特别长,90后女生王欣然从11月初就陆续在薇娅、李佳琦、辛有志等各大主播的直播间开始了“囤货”计划,从休闲零食到美妆护肤再到数码产品,甚至是家居床品,十多件快递正陆续在向她招手,“平时也不是非常买,看了以后就想买。”主播们总是有这种神奇的魔力,精心选择的深夜开播时间、打动人心的话术、亢奋激昂的语调,以及弹幕里网友们“买它”“必入”等“神助攻”,让她在不知不觉间就加入了拼手速的大军。

本地“新贵”正在崛起

今年4月13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提出到2022年,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新高地。本土电商也成为上海在线新经济的一股强势力量,在今年“五五购物节”就有优秀表现,“双十一”同样“卖力”。

拼多多、小红书、得物、梦饷、盒马、饿了么、洋码头、微盟……一大批从上海走向全国、全世界的在线新经济“新贵”,在这个“双十一”以不同的业态全面参与竞争。以拼多多为例,这个已拥有近7亿用户的新电商,“双十一”继续加码“百亿补贴”,在手机、家电、数码、美妆、母婴等领域,部分产品的补贴力度从销售价格的10%-20%提升至50%-60%。

众人拾柴火焰高,上海的消费力被进一步激发出来。在饿了么上,上海夜间零售订单量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一。在京东上,上海购买力排名位居全国第4位(省级),成交额同比增长35.59%;上海市知名品牌光明、晨光、欧普、水星家纺、百雀羚等在这个“双十一”的销量都有大幅增长。

11-11 11:12